分享

一位老师的心情与胸怀

 良见 2020-09-13

        今年教师节的时候,一位在一家国际知名连锁快餐店公司当店长的年轻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我很想跟她开玩笑:"我要是老师,如果师生之间可以双向选择的话,一定要教你这个学生。"一个人有出息了,就想当初他是自己的学生该有多好!可是,时光不可倒流!当然,我根本就不是老师,也根本不了解老师的心情、心理。这也仅仅是想想而已。这是不是也可说明,一个老师,是多么渴望自己的学生成才?


         然而,又有多少老师,能看出一个学生将来有无出息,是否平庸?之后,不浪费精力,多在"有出息者"身上倾注心血,"精准育才"?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老师,是不是也有困惑:自己所盼,并不如愿;自己非盼,却如己愿?


         这使我想到了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他初中时,和我在一个学校,在一个年级,但不在一个班里。他的学习成绩特别好,是班上的尖子生,老师们都格外器重他。可是,他的家庭却极为困难,只有他和父亲两个人相依为命,父亲年纪大了还有病,根本供不起他读书,他随时面临辍学的危险。


        那个时候,学校还处在"升学才是硬道理”的年代,他的数学老师对他伸出了援手,从经济上资助他,生活上照顾他,使他得以安心学习,实现梦想。他初中毕业,离开了这位老师,去读高中,甚至升学后,数学老师的关怀帮助都还在继续。


        老师当然喜爱那些学习成绩好,肯用功,有目标,百折不挠的学生。在他们心中,这样的学生就是"乖孩子"。何况,那是一个学校不顾一切追求学习成绩、追求升学率的年代。


         我们学校在农村,学生多是农村娃,老师也大多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农村往往给人很多朴素的道理。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在薄地、坡地上,费了很大的劲,却未必有多少收获。能不灰心?能坦然面对?老师不是农民,却也是"耕者",只不过,他们耕耘的,是一个个学生,这一块块懵懂无知的"心田"。


        十八九年前,我在本县的县报社打工。有一次到一个乡采访,遇到乡上的一个工作人员。闲聊中,谈到了我初中的班主任老师。恰好,他也是我班主任老师以前的学生,我应该叫他一声"师兄"。可是,他却不认可我这个"师弟",无论如何也不肯!就好像他是一个要继承帝位的皇太子,我会争夺他的位置一样。其实,有这种优越感叠加紧张感的远不只是他一人,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现象。这类人有一点“出息"了,便好像老师这块牌子,也只能由他们这些人来扛。一个人是否是一个老师的学生,不是他就读于了老师门下,而是他有无"出息",是否显赫辉煌!由此可见,"精英教育"观念在那个年代人们心目中是多么地根深蒂固!学生以当尖子生日后出人头地为荣,教师以教出这极少数的可出人头地的尖子生为荣。


        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有一种现象,少数学生和家长悄悄给老师送礼、办事,欲走"捷径"成为尖子生。这样,老师就会对这样的学生投桃报李,多加关照。而一些老师,过于偏爱"尖子生"是不争的事实。还有的老师,不仅在实际做法上偏爱"尖子生",更在学生中"划线",把一个班搞成"泾渭分明"的两部分,极少数的尖子生对绝大多数成绩平平的学生。对成绩平平的学生,特别是差生,不是恶语相向,冷言冷语,也是心灰意冷,态度冷淡,不管不问,任尔"自生自灭"。


         一九八二年,我在邻乡的观乐小学初中毕业后,紧接着,又到本校八三年毕业的一个班去复读,班主任是刘亨乾老师。在这个班里,我有三个"老乡",我们四个"外乡人",都来自同一个村。


         复读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考出去",升学,信心十足,学习抓得很紧。而在这一年里,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刘老师着实让我难堪了一回,给我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当时班上要出一期墙报,刘老师就让我去用毛笔字抄写。我的毛笔字确实拿不出手,可又不好说出实情去拒绝,硬着头皮写了一半,刘老师见了就叫我不写了,我显得十分尴尬,最后,都不知是怎么离开刘老师那里的!我想,刘老师一定深深地失望了!我也对自己很失望!但我对此却并未多想!没去想刘老师的良苦用心,他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后来,我没有通过复读”考出去”,而是去读了高中。又过了几年,刘老师也调到了我读高中的那所学校,只不过他调来时,我早已高中毕业,离开了学校。有一年夏天,我们几个初中的同学又去学校看望刘老师,刘老师看我穿的鞋有些破旧,又掏出钱来给我,要我买双新鞋。在此后的一些年里,忙忙碌碌只顾自己却一事无成的我,早已失去了与刘老师的联系,忽然间得到一个消息,刘老师出版了一本书。那个时候,还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写书出书的,必须要有很强的能力,很大的本事,很深的造诣。我感觉到,刘老师真的是一口水量丰沛深不见底的水井。一想到刘老师,干渴的心田便得到了"望梅止渴"般的滋润。


        后来,观乐小学八三级(2)的我的三个同村的同学,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理想目标。有两个当了老板,一个当兵转业退伍回来之后读了卫校,后来当了医生。


        我的这”三同学"之一的吴硕章,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现在已是一位大老板,定居广州。前不久,他从广州回了一趟老家。他去了一趟我们就读过的本村村小,还去了一趟县城,看望刘老师和师娘严老师。


        吴硕章的今天,他个人的努力奋斗是主因,当然也离不开刘老师他们的关爱。吴硕章说,至今他还记得刘老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七十二行,行行可出状元。"老师的话,一直激励着他去战胜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说实在的,如果刘老师他们当初对学生搞“区别对待",恐怕这些“意料之外"的学生,就不会去看望他们了,就不会认为他们是自己的"恩师",心怀感激,就会让老师难堪、不安了。

         刘老师现在已是一位老人,他也加入了我们观乐小学初八三级(2)班的同学群。我加了他的微信,可是他一直没有通过。刘老师的记忆力有所减退了吧?在刘老师的心里,或许已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记得了,每一件具体的小事都能记清了,但当初,每一个学生,一定都是他的孩子!他是阳光,就要把每一个学生照耀;他是雨露,就要把每一个学生滋润。


        吴硕章是我小学、初中的同班同学。他这次回故乡,也引起了我一些思考,也产生了一些感慨。西式婚礼,在教堂举行。主持的牧师要对一对新人问几个"无论"的问题:无论爱人是健康还是疾病,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不离不弃吗?在一个好老师心中,也有他的"无论",他的"尺子"的。在他们心中,他们就是给孩子们打下知识、人格、心理诸多方面的坚实良好的基础,让他们以后能够好好地成长、努力、成才。而不是去当"鉴定人",哪一个今后有出息,哪一个今后又没有出息。


        而这些,刘老师无疑做到了!我不知刘老师面对昔日一个又一个的普通学生,经过拼博努力成才后,去看望他的时候,心情是平静还是激动?但我知道,刘老师的胸怀,一定是无比地美丽、宽广而温暖!而今天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也没有忘记老师的教诲,在努力,在奋进!老师为每一个学生而骄傲,每一个学生也一定会不懈努力,来让老师感到骄傲!


        王良炬   2020年9月13日   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