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手把手学习如何防治秋季儿童常见的感冒、发烧、咳嗽等疾病,满满的干货。 清天河水也叫推天河水,是推拿穴位名。天河水指的是前臂正中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一条直线。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如果从掌心劳宫推到肘横纹,则叫大推天河水。 为什么清天河水可以退烧呢? 因为天河水的位置是从劳宫穴一直到曲泽穴,这正好是心包经的位置,心包经起于胸中,心肺同居胸中,因而此经与人体心肺功能密切相关。小儿形气未充,经脉稚嫩,很难通过刺激单个穴位起效,往往以穴区或经脉线作为穴位加以刺激而取效。因此在前臂逆推心包经,有助于宽胸理气,清热除烦。 如果你家的小宝宝发烧了,不妨试试这一招,推的时候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肚沾点清水,从腕横纹向肘横纹作直线推动,用力要柔和均匀,注意节律,每次连推200下。这样按摩,不打针,不吃药,宝宝也不觉得疼,烧就可以退啦! 快速取穴:前臂正中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一条直线。 主治:小儿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高烧不退等一切热症。 1、外感发热 宝宝表现为发热怕冷,伴有鼻子堵塞、流鼻涕、打喷嚏或咳嗽,有些还伴有头痛、嗓子痒或嗓子红。推拿治疗需增加以下穴位: 掐风池3次 位置:耳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颅底凹陷当中。 手法:掐法——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操作:用拇指掐风池穴,掐3~5次。 要领:掐法操作时将拇指伸直并紧贴于食指边缘,拇指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穴位。掐的时候深浅适宜,逐渐用力,以不刺破皮肤为宜。 清肺经2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揉迎香30次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揉20~3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2、阴虚内热 揉二马200次 位置: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又称上马、二人上马。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指端揉,称揉二马。揉100~30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补肾经100次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3、肺胃实热 清胃经20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为推胃经,此处清胃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退六腑200次 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2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 End 文字 | 程氏针灸 图片 | 程氏针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