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鱼不吃“炸”

 衡膳营养师 2020-09-13
成为会员,享受更多营养权益!
关注公众号,回复[会员],了解详情

此文有感于——
       在王兴国老师特训班《食品安全》课堂上,我小小穿越了一下。一年前老师在辽宁省首届营养师大赛期间曾“现身说法”吃炸鱼。当时我做为参赛选手,非常留心老师的朋友圈,对老师亲力亲为“销魂”吃鱼法印象特别深刻。

吃炸鱼有风险
        当然,我们要尽量避免吃油炸食物,可是,有些时候,似乎鱼只有炸着吃才显得隆重,更能衬托鱼的肉质鲜香,殊不知鱼、肉类高蛋白食物经过高温烹调,生成杂环胺,杂环胺经过细胞色素P4501A2酶的代谢活化后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会引起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而且杂环胺在油炸(200)最初时间形成最多,所以想通过快炸来减少杂环胺生成是不可取的,要避免杂环胺大量生成,最佳措施就是炸鱼前先挂糊(裹面)再炸,外酥里嫩是最佳效果。

史上最健康的吃炸鱼方法——
        金灿灿的炸鱼,吃起来也是有说道的,因为这样的炸鱼表面是一层酥脆脆的“油炸面”,表象上看肯定是油炸食品其中的油摄入量增大、反式脂肪酸生成带来的风险,其实更大风险的是挂糊层(面)是高淀粉食物,在高温烹调时,会产生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而且丙烯酰胺的生成温度要求不高,在≥120℃时开始生成,140-180℃时最适宜合成(一般炒菜温度),170℃合成最多,可想而知,“油炸面糊”会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之大,所以最明智的吃炸鱼方法是“吃鱼不吃‘炸’”,即把外层油炸面糊剥开,只吃里面的鱼肉,吃其精华,弃其糟粕。

(以上图片均来自王兴国老师朋友圈)

作者:
胡明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健康咨询师
孕婴指导师
辽宁营养师事务所营养学苑部部长

 
编辑:胡明        
审核:徐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