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枫 | 往事如风亦如枫

 印象黄陂 2020-09-13

如风一般的童年往事像深秋火红灿烂的枫树深深扎根在记忆里的某处,清冷孤傲而又绚丽夺目!

我出生在黄陂蔡店的一个小山村。母亲体弱多病,生下姐姐和哥哥后的多年一直没再生小孩。都认为以她的身体状况不会再生小孩了,可偏偏,我来了!我的出生让全家人惊喜不已。

我是姊妹几个里唯一被父亲“见证”出生的,所以我虽是女孩,不是老大也不是老幺,却能独获父亲“专宠”。

父亲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工人”,常年在外,只在过年才有十来天的探亲假。我出生在秋天,父亲在那年秋天居然回乡住了一个多月,照料坐月子的母亲一个多月。母亲每每提及总感慨的说只有生我享了一个月的福。

那时物质非常匮乏,村里大多数家庭的生活仅仅只能维持在温饱状态,村人都在“生产队”的模式里靠勤巴苦做向贫瘠的土地讨食。有男“劳力”的家庭日子好过些,每天出工可挣10工分,一年下来分得的粮食足可维持全家温饱。

我家小孩多又只有母亲一人出工,而且一天只能挣5、6分。即便是在上学的姐姐每天出一早上工再赶着去上学,一年下来仍是“缺粮户”,不仅没有粮食分反而倒欠生产队里的!

我到现在都没搞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家里养了一年的猪到头来都还了生产队里的“缺粮”还不够!!!(每忆及此,心里总有一股无名的恨,无目标无处发泄的恨)

在我的记忆里,用“升子”“酒盅”向叔伯亲戚借米借盐是常事,等父亲的工资一汇回家立即买来米油还上。不让我们饿肚子是母亲宗旨,“浅借满还”是母亲的原则!

那时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微薄得似朝露,除留下刚够吃饭的钱外全部寄回家,可哪怕如此,家里还总是入不敷出。据父亲后来讲,那时之所以一年只回乡一次,只为节省来回的车费。

即便穷成这样苦成这样,母亲仍坚持让我们读书,而且从不拖欠学费(这是我最引以为傲的)。每年过年,母亲还会给我们做一身新衣,为我那“工人”父亲撑着“面子”。

打小总听人说“工人家庭的孩子就是跟别个不一样!总有新衣服穿。”他们哪里知道,新衣服里面穿的是打了多少补丁的旧衣服啊!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姐那时在蔡店街上读高中(她长得漂亮且是村里唯一的女高中生),每天早上先在生产队做一早上的事,再匆匆的边啃红薯或菜粑粑边去上学。

大姐每天五、六里路来回跑着,放学回家还要帮着母亲操持家务,周末天不亮就跟着村里的青壮小伙子们到大山里砍柴!可怜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每次挑着一担柴不知道要停歇多少次才能赶在天黑前回到家。

若干年后,当4、5岁的小女疑惑我们“为什么对姨妈那么好”时,我跟她讲她姨妈的“故事”,晚上还感慨万千的信手在博客里写了一首诗:

教我如何不敬她

自幼父亲就离家,

为了生活去南下。

母亲羸弱穷病困,

弟幼妹小全靠她!

洗衣做饭样样能,

种田学习全不落。

里里外外一把手,

既似爹来又像妈。

艰难困苦俱尝遍,

弱女撑起半个家。

如今弟妹皆长大,

生活美满人人夸。

小女顽劣问究竟?

“伟人”就是你姨妈!

絮絮道来无穷尽,

教我如何不敬她?!

姐姐看了这首诗回了我一首:

感谢老妹将我夸,

过去多年休提它。

今生有缘做姐妹,

希望来生还一家!

小学毕业后我们举家迁往了武汉,在那个陌生的环境里,每天写日记成了我的习惯。日记里记录的都是对家乡的怀念与不舍,那些艰辛过往(严格说我和妹妹是没怎么尝过艰辛,苦的是姐姐和哥哥)在我的回忆里都是美好的。

我在日记中写:下雨时提着篓子跟着哥哥去水塘边捉“上水鱼”。那时的鱼尤其是泥鳅真多,每次我们都能带回家一篓子鱼(老公常笑说我之所以聪明是那时多吃野生鱼的缘故)。

我还在日记写:夏天上学总爱在必经的河里跟小伙伴们打“水仗”,每天下午都湿漉漉的去上学,为此还被学校罚站过,呵呵,当时觉得好丑现在反倒觉得有趣。

还有很多,比如:春天将竹枝顶上的嫩芽抽去,将田间地头的野蔷薇等花插上去,一大把拿在手里引得路人频频回头好奇地看,因为她们从没见过这样的花,哈哈……

还有还有,上树掏鸟蛋、用泥巴打野蜂窝、偷摘“油梓”……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又哪里关得住!在发黄的日记本里,我发现曾经写的这样一首临江仙:

忆乡村河中戏,水声笑声交织。

时光如水去无迹。

杨花柳影里,掩映儿时趣!

数十年如一梦,不知今夕何夕。

闲来无事填旧词。

古今多少事,不尽如人意!

估计当时心情不佳,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管韵律什么的纯自娱自乐。现在再看又勾起往事一箩筐……

蔡店,那片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是贫穷还是辉煌,曾经的过往是苦涩还是甘甜,她总在心里的某个角落生根发芽,有如深秋的枫叶,火红火红的,绚烂无比,让人牵挂难忘!

本文作者丹枫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丹枫,黄陂蔡店人。初中时举家迁往武汉,现在武汉工作和生活。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 | 联络:yxhp2015@qq.com

微信( qq同号 ):230908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