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中女 | 逝去的乡愁

 印象黄陂 2020-09-13

乡愁是什么,什么是乡愁。我似乎还没有完全搞懂,也许是现代人用词寓意太深,让我只能理解字面之意,它包罗万象的深层内涵,我还真的只能漫漫品味。

记得我们读书时还没有这个词,即便有也少有人用。好了,就算本人孤陋寡闻,那就从字面理解——乡愁至少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意吧。那我就从游子对家乡的眷念说说杨林湾游子们的乡愁。

前不久,一位形似背包客,看上去非常干练的长者,手里拿着相机,来到村委会院内不停打量,还拍了照。出于人之常情,我们将他请进屋内,倒上茶。来人自述是本村人,六十多岁,现退休在家较清闲。

他说自己五十多年没有回乡了,记得还是少年时随爷爷回过几次老家,那时有爷爷的远房兄弟可以落脚。后来听说爷爷的远房兄弟也相继外迁,此后爷爷就再也没有回家了。随后几十年,随着爷爷和父亲的相继离世,家乡对于年过花甲的他来说,越来越遥远。

图:网络

为了寻找少年的记忆,也为了圆无数次想回乡看看的梦想,这次卯足了劲,搭乘通村的班车,回乡看看。

“因为就在武汉,返程有一些时间,我可以四处走走看看……”来人说得很坦然,也很高兴,自言照了好多相,回家后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给孙子看。长者自言自语,感叹太久没回,家乡没有可联系的人。至此,他略显沮丧。

我不知道长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也许他带走的,是他所思念的那份乡愁吧。

记得二十多年前,一位白发苍苍,手扶拐杖的老人在年过花甲的女儿的搀扶下,步履蹒跚,颤颤巍巍的来到湾子对面界河畔的堤坝上。老人家席地而坐,很久很久地凝视着生他养他的家乡。

图:网络

因为隔着界河,河面的小石桥坡徒路窄,加之老人行动不便无法过河,家中又无亲人可投,只能隔河相望。不久,从临近的孝感传来消息,说老人是解放前就离开了家乡,由于家境贫寒,迫于生计,一直在外从事邮电部门的架线工作。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家中亲人离的离,散的散,先后相继离开家乡,到别处谋生。搀扶老人的女儿,是在老人离家前,就送到河对岸孝感给别人作童养媳的唯一亲人。

老人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解放后在鄂西南的一个小镇落下了脚跟。五十多年后,也许是出于人的本能,老人家找到了失散几十年的女儿,回到了家乡。由于家中没有亲人,无法亲临故土。可眷念家乡的这块心结无法释怀。

老人执意要女儿陪着来到湾子对岸的堤坝上,看看久别的故土。老人家的那份家乡情节,只有他自已心里知道。没有与人太多交流,可他用行动谱写了一个游子的家乡情结。

图:网络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初夏的中午,天气格外晴朗,气温稍显炎热。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小轿车,卷起乡村公路的尘烟。转了无数次的弯道,一路颠簸着驶向黄陂西南地区一个最偏僻的自然湾,车行至湾子中间的一块空地上停下。

车门打开,首先从车上下来两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年轻人下车后迅速打开车前门。紧接着从车上下来一位皮肤白皙,面目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的中年男人。此人看上去气宇不凡,上穿一件雪白衬衣,下身西裤笔挺,脚登皮鞋,看上去50多岁,一脸富贵之相。

连同司机一行四人,他们似乎对地形非常熟悉,穿过一条几十米长的巷子,来到一处民宅前,站立打量了很久,那是他盛满少年记忆的祖屋,四个人都没有说话,只是伫立在民宅前。

随后,长者又在房子的前后左右转了两圈,最后带着大家在湾子周围转了一圈。临走时流露出似走还留的神情。有人看见在小车临出村口时,从车上下来一个年轻人,用一块洁白的手巾,包了一捧家乡的泥土。

图:网络

人们后来才知道,那位面目清瘦的长者,就是几十年前从这个湾走出去的一个少年。此人颇有建树,从事政工。当时在武汉地区位临正局级领导地位。由于手中有些实权,家乡人自然有些或公或私的事去找他。

也许他有他的难处,难免事事如愿。加之他本人在文革期间提干政审时,大队出具了不利的证明。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在他当权时没有为家乡办太多的实事,同时在当时还有这样的传言,说是有人找他为家乡办事,他一口否定,说自己恨杨林湾,不是杨林人。

我们没有必要去揣摩游子的内心世界,更不能去指责他所作所为的是与非。重要的是,他回来了,临走还带去了家乡泥土。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家乡的人民应该多些理解,体谅和支持。愿他带走的不是乡愁,而是常回来走走。

有一个苦难的少年,他本该和同龄人一样,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快乐的童年。然而命运的多变使这个平凡的家庭,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父亲在一次意外中身亡,年轻的母亲在悲痛声中远嫁他乡,留下年幼的他和多病奶奶相依为命。更为不幸的是,奶奶也于不久后去世。

图:网络

可怜的孩子,在那个没有社会保障的年代,靠吃百家饭维持生计。然而社会的同情和怜悯是有局限性的,朝不饱夕的生活,迫使这个可怜的孩子在还未成年就和其他成年人一样外出谋生。

可社会并不同情弱者,一个没有学历尚未成年的孩子,战战兢兢地踏入这个利益熏心的社会。他的苦,我们无法想象。也许他还没有太多梦想,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那就是填饱肚子,想法活着。

孩子走了,走出了这片生他却没有好好养他的土地,带着他酸楚的记忆和无限的痛,默默地离开了。人们各自忙着自己的生计,谁也没有过多在意一个孤儿的去留。可怜的孩子在岁月的长河里,渐渐谈出了人们的记忆。这一走,十多年。

早些年,一个春日的上午,和风暖阳。在通往家乡的黄土路上,一个穿着平凡,看上去经历了岁月打磨的年青人,跨着简单的背包,向杨林湾走来。人们陌生的看着来客。年轻人面带微笑,熟悉地走进湾子里边。当他来到一个倒塌得只剩瓦砾的空地时,默默站立许久。

图:网络

也许是触景生情,年轻人突然双膝跪地匍匐失声痛哭,“爹呀,爹,儿子回来了,儿子回来看你了。儿子不孝没有为你撑起这个家……”哭声惊动四邻,人们才知道来人是谁。

在乡邻的搀扶下,年轻人才站了起来,脸上布满伤感、徘徊、彷徨、忧虑。年轻人走了,继续了他那游移不定的生活。

背包客的身影留给我们无限遐思。面容清瘦的领导临走时那最后一包故土,还有白发苍苍,扶杖久坐堤坝的老人。我不知道他们带走的,是对故乡一种怎样的情感,可留给我们的,却是我们这些生活在这里的人无法释怀的乡愁。

曰落月起,斗转星移,岁月打磨了我们的容颜,却难以抹去我们深藏心底的那份对故土的眷恋。家乡的太阳,永远在心中升起,远在他乡的游子们,愿你们少些思念,多些安好。想了,就回乡看看。

!!!!!!!!!!!!!!!!!!!!!!!!!!!!!!!!!!!!!!!!!!!!!!!!!!!!!!!!!!!!!!!

本文作者宫中女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