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理论 | 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一):学习需要分析

 jh 2020-09-14

导读

专业理论模块前期介绍了教学设计概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国际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教学设计的模式今天一起了解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之一:学习需要分析。

1.学习需要的含义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的当前状况与被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距离,或者说是学习者已经具备的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需要的概念

期望达到的状况或应该达到的状况是学习者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能力是指人才具有应付现实社会的职业、社会生产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社会生活中需要的知识、智力技能、动作技能及相应的态度和情感;素质是指人才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技能、知识组织技能、认知策略及相应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这种期望体现在教学大纲中。目前的状况是指学习者群体在能力、素质方面已达到的水平。

差距指出了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经过教育或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需要。可以说没有差距就没有需要,差距正是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某一教育机构希望自己学生中的95%以80分以上的成绩通过功能性识字标准测验,而目前的记录表明只有81%的学生通过了考试,这样就有了14%的学生还没有达标的差距,指出了对学生集体而言的学习需要,也正是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2.学习需要分析的含义


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设计前端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思想运用于教学设计实践的结果。学习需要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学习需要从而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其核心是发现问题,而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学校教学中,学生成绩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中,由于企业设备更新,对操作工人及技术人员提出了新岗位技能的要求等问题。

二是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以判断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出现在教学或培训中的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如学生成绩未达标可能是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也可能是由于学生本人缺乏学习的动机或教学管理混乱等原因造成的。

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总之,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的基础,有助于理顺问题与方法、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3.学习需要和学习需要分析的关系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要找到学习需要,就必须分别确定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


4.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学习需要分析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把期望值的调查结果经过归纳整理,用学生的行为术语表述出来,形成一个具体的指标体系。其次,根据这个指标体系进行现状调查,再把这项调查的结果也用学生的行为术语描述出来。最后,把两种行为术语所描述的结果加以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就得到了学习需要,同时也明确了总的教学目标。要注意,总的教学目标也需要用学生的行为术语描述出来。

在具体的设计项目中,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如下:

01

做出教学设计的决定

做出这一决定是出于感觉到教学中有问题需要解决,或者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例如,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普及,需要大量数字化教材,这类教材如何设计与开发,就成了新形势下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

02

教学问题症状需要甄别

尽管感觉到了问题但对症状是什么尚不清楚,因此要求做学习需要分析。例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是究竟毕业生有哪些地方不符合需要并不清楚;又如某一新的行业究竟需要多少数量和什么样规格的人才?

03

确定问题解决后适用的范围

例如,如果只限于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样做学习需要分析的调查就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为培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设计确定了依据。

04

鉴别可使用的工具和操作程序

鉴别可以使用的学习需要分析的工具和操作程序,并选择确定最佳方案,而且做好工具的准备及动员社会、教育者、学习者等各方人员的合作与参与。

05

确定期望的状况

主要是指期望学习者达到的状况,要注意用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描述。例如,教学大纲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的集中体现,可作为确定期望状况的参考依据。

06

协调以形成统一的期望

协调所有合作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形成对学习者较为统一的期望。对学习的期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每个人对教育的认识、对事物的看法均会产生对学习期望的差异。因此必须予以协调,否则将影响整个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07

确定现状

主要是指学习者能力素质的现状,也应注意学习者的体力和发展特征及发生变化的来龙去脉,也要用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陈述,确定现状的一个有效办法是把前面已得出的期望具体化,形成具体可用的调查指标体系,并编制成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同时也要善于捕获调查表以外的有用信息。

08

论证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对得出的差距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性质进行分析,论证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09

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

即确定当前教学设计具备的可行性与问题及困难,明确这些困难可以解决的程度。

10

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清晰地阐明已定课题的总的教学目标,使所有参与者都能明确教学目标,在总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


总结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的差距与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差距和需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的具体需要。学习需要分析要避免从“感觉”入手,获取的数据必须真实、全面可靠。学习需要分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所以在实践中要经常对学习需要的有效性提出疑问和做出检验,及时调整和确定新的学习需要。


编辑:西早覃

参考文献:陈晓慧.教学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1-8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