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婴》父母折断了我的翅膀,就别怪我不会翱翔

 mrsh 2020-09-14

著名作家小霍丁·卡特说过:我们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

近些年来,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超出了应有的界限,无论大情小事都要过问,包办,并一步步的进度到了溺爱,最后不但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邻居小张,今年25岁,大一还没读完就被学校劝退,学校给出的理由是:该生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人际交往啥都不会,以自我为中心,没办法和同学相处。

从那以后,小张便一直待在家里,终日里除了玩游戏就是吃饭睡觉,没钱了就跟母亲要。

看着一向成绩优异,而且被寄予了厚望的儿子,现在却成了人们口中的“啃老一族”,小张的母亲痛悔不已。

《巨婴》父母折断了我的翅膀,就别怪我不会翱翔

01. 爱一旦过度,就成了溺爱

在小张2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他被判给了母亲。由于是家里的独苗,母亲又因为工作的原因,疏于陪伴小张,觉得心中有愧。为了弥补对儿子的亏欠,所以在以后的10多年里,母亲几乎包办了儿子的一切,除了学习。

在母亲长期的溺爱下,小张逐渐的失去了自理能力,以至于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父母折断了我的翅膀,就不要怪我不会翱翔。

其实,小张成为这个样子,与其说是小张的悲哀,不如说是母亲的悲哀。因为婚姻的失败,所以让她对儿子产生了愧疚,再加上工作的原因,疏于对儿子的陪伴,所以,时间越长,这种愧疚感就愈发强烈,最终,导致她不惜将所有的爱都施加在儿子身上,不惜倾其所有的满足孩子。

父母爱孩子没错,但当爱被过度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就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最好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最伟大的亲情是一种适时的放手。

事实上,一段关系中,哪些经常被“照顾”的人,必然容易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反正有人替我挡风遮雨,有人替我解决所有问题,那么成长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其承受力和判断力将会比其他孩子薄弱,因为父母过早地就把他们屏蔽了起来,过早的让他们失去了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久而久之,无论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受挫能力,还是社会交往能力,都会处于一种呆滞状态。

所以说,作为父母,我们能给予孩子的,除了飞翔的技能,就是做人的道理。而不是一开始就剪断孩子的翅膀,把他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这样看似是在呵护孩子,其实是变相的摧毁孩子的未来。

《巨婴》父母折断了我的翅膀,就别怪我不会翱翔

02. 母亲溺爱的背后,是悲剧的根源

昨天,一部教育题材的动画短片《巨婴》引起了我的诸多感慨。片中的男孩就是现实版“巨婴”的写照。

吃饭要妈妈喂,穿衣要妈妈穿,看上玩具了就嚷着让妈妈买,直至成年后,依然如此。

而父亲除了提供钱外,家里的一切都跟他没有关系。

后来,一场车祸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家里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

《巨婴》父母折断了我的翅膀,就别怪我不会翱翔

无奈的母亲只好变卖家具还钱来满足儿子的要求,最后,家里也没什么东西可卖了,被逼无奈的母亲只好把自己的肾掏出来送给了儿子,让他拿去换钱。

而自己却因流血过多而死去。

当饿了的儿子再次喊妈喂饭的时候,却发现母亲早已死去。饥饿难捱的儿子最后还是回到了母亲的肚子里,成了婴儿。

他终究还是没能自己长大。

短片结束了,但一种压抑的情感却萦绕在我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

短片中的母亲,从孩子幼时起,就开始以一个“控制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孩子的吃喝拉撒、孩子的一切要求母亲都全力满足,并怡然自得的陶醉在被孩子依赖的成就感中,慢慢的,孩子便把这一切当成了理所当然,而母亲呢?也在成为孩子依赖的对象中找到了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巨婴》父母折断了我的翅膀,就别怪我不会翱翔

03. 父爱缺失的背后,是家庭教育的失衡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可见父亲一角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自古以来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导致一些父亲成为了家庭中的“影子”,他们只负责赚钱,而把家庭的大小事物都交给妻子打理,包括孩子的教育。

就像《巨婴》短片中的父亲,只负责赚钱,对于家里的任何事漠不关心,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妻子应该好的,他只负责赚钱即可。这种家庭分工看似没毛病,其实时间一长,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首先,妻子会在这种不稳定的婚姻关系下寻找自己情感的寄托点,而这个寄托点就是孩子,毕竟跟孩子之间有着血缘关系,也是最亲近的人。

《巨婴》父母折断了我的翅膀,就别怪我不会翱翔

当母亲一旦确立了情感寄托点,便会不惜把所有的爱都倾泻到孩子身上,小到吃喝拉撒,大到一切外部事物的包办,都不需要孩子亲自动手。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慢慢的对母亲产生了过度的依赖。

本应是夫妻共同完成的事情,现在却成了妻子一人来独自完成,其中的无助和焦虑就会导致妻子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呢?慢慢的在母亲的这种过度的“爱”中被固化了思维,甚至连想表达的思想都完全按照母亲的思维来走,久而久之,孩子由压抑、挣扎、暴虐、伪装最终过早地的承担了成人的角色,但思维还停留在婴儿时期,继续躺在母亲严密的包裹中,这种孩子通常被称之为“小大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巨婴”。

所以说,巨婴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夫妻关系,而在这一关系中,丈夫的作用犹甚于妻子。因为父亲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勇敢和坚强。

综上所述: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对父母来说就是修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所谓的“育人先育己”就是这个道理。在给孩子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下,也要时刻做好把孩子从自己身边剥离开来的准备。

《巨婴》父母折断了我的翅膀,就别怪我不会翱翔

作为父母,我们和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若即若离,既不能太过于靠近,又不能离开孩子的视线,说白了就是既要做好孩子的监护人,也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只有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父母才去帮助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快乐的成长、生活。

大家都知道雄鹰吧,在雏鹰刚出生不久就有着要飞翔的欲望,而雏鹰的母亲非但没有阻止它们学习飞行,学习捕猎,反而积极的传授一些捕猎和生存的经验,等到雏鹰长大后,挥动着翅膀飞向蓝天的时候,对母亲来说,那才是最值得骄傲的时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