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8种常见蟋蟀类鸣虫的捕捉方法

 贫僧法号尼姑 2020-09-14

蟋蟀类鸣虫赫赫有名,里面既有号称鸣虫之首的“油葫芦”,也有广受欢迎的竹蛉、金蛉子等小巧玲珑的鸣虫。很多玩友不仅爱养,更爱捉,今天就盘点下8种鸣虫的捕捉方法。

油葫芦

捕捉油葫芦并不十分困难,因为此虫不论白天或晚上都会鸣叫,捕捉时只要循着它的鸣声去寻觅即可找到。由于它个体大,色泽黑得闪光发亮,比较容易被发现,捕捉时,可用尼龙网罩捕,比较容易捕获,若直接用手抓捉也可捉到。也可在白天听到“弹琴”声时,移动石块或砖块,翻开草堆寻找,当油葫芦逃跑时,迅速用手捕捉。此虫的后腿强壮发达,弹跳力较强,被捉时它会不断向前跳逃,一般都要追捕一段距离才能捉住。

— 精选油葫芦虫具 —

交易担保 微拍堂 细路宣纸烧饼瘪 小程序

交易担保 微拍堂 苹果底黑虫墩 小程序

中华斗蟋

蟋蟀的捕捉,首先必须选好捕捉的地点。根据蟋蟀的生活习性,应该了解它喜欢栖息在稍微潮湿些的阴暗之处。在野外,到处都有蟋蟀,到了初秋时期的晚上,可以听见四面八方都有它鸣叫的声音,这时就可以循着它的叫声去捕捉。乡间农舍墙脚下和牲畜的栏舍附近,都有它的存在,但这样的地方很少有优质的蟋蟀。鸣声好的蟋蟀大多数生活在乱石堆的缝隙里,长有杂草的河岸边和生长着豆类、麻类的庄稼地里。

蟋蟀是昼伏夜出穴居性昆虫,它的洞穴虽然有直洞、弯洞、斜洞等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但其深度都比较浅,一般都在5~20厘米之间,其洞穴多数有2个或3~4个出口。有不少蟋蟀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石堆缝隙、瓦片堆中的空隙、墙角下的空洞或树根下的树洞等作为栖息处的。在捕捉时,捕捉者只要在这些地方细心地聆听,然后用轻而慢的脚步声向最悦耳的鸣声处走去,逐渐向它靠近,最后就能找到它栖息的处所。在找到它藏身之处后,若在晚上,用电筒照着,用捕虫网去罩捕,然后将它放进纸制的临时放养处——纸筒之中,以便回家之后放进陶质饲养器或塑料饲养箱中。

此外,还有两种捕捉蟋蟀的方法:其一是在遇到蟋蟀躲在很深而且弯曲的洞穴中不肯出来时,可用向洞中灌水的方法将它逼出来,然后将它捉住;其二是切开的梨或苹果放置在它的洞穴口,以水果的香味将它引诱出来,然后用捕虫网将其捕捉。

竹蛉(中华树蟋)

捕捉中华树蟋,白天、黑夜都可进行。捕捉时,先要找好目标,即在灌木丛、芦苇或其他矮树丛中去找。它一般都栖息在树心有较多嫩叶的地方,特别是嫩树叶的背面。捕捉的方法和工具与捕捉其他鸣虫一样,用口子稍大些的玻璃瓶,用比较厚些、光滑象书封面一样的纸片卷成喇叭形,剪去尖端,形成手指大的洞口,将其插入瓶口,只要将虫拨入喇叭口,它就会爬入或掉入瓶中,不得逃出。

有经验的玩赏者认为:夜晚捕捉要比白天捕捉方便得多,因为它白天鸣叫的时间少,比较不易发现。而晚上,它大多都在鸣叫,只要听叫声,循声去找,很快就能逮个正着。找到后,在将其向瓶口扑时不要太猛,否则很容易将其扑死或碰伤,这样的虫子捉回来,即使没有死,也已不会鸣叫。经验证明,在叶片较大的树丛中鸣叫的中华树蟋,比较容易被发现,也容易扑入瓶内,而且虫子也不容易受伤。

金蛉子

金蛉子常在2种环境中栖息,捕捉金蛉子也应在下面2种场所下手。一是在大片绿叶的背面捕捉。捕捉工具一般都用口径稍大一点的玻璃瓶,口上套一个用纸做成的纸漏斗,剪去尖头,将漏斗口插在瓶内。捕捉时将纸漏斗对准金蛉子的头部,用另一只手从虫背后将其扑住,此虫有趋光性,此时它会主动地往光亮的玻璃瓶口跃入。金蛉子数量较多,用这种方法捕捉,1个小时左右常可捉到数十只。

另一种是在草丛中和叶片上捕捉,也是用上述方法。草丛中和叶片上捕捉到的金蛉子大多体质不强,鸣声欠佳,不如在竹竿、树干上爬行的金铃子品质优良。值得注意的是,竹竿、树干上爬行起来的金蛉子,爬行迅速,动作灵活,在用手去扑时常容易从缝隙处逃走,捕捉起来有一定难度,捕捉者必须相当机灵,出手要准确而敏捷、眼明手快。

最容易捕捉的是深秋时躲藏在卷起的枯叶片中的虫子,捕捉时只要直接将瓶口对准卷叶,就可将虫捉进瓶内。也可将卷叶连虫一起投入塑料袋内,扎住袋口,回到家后再将其放入饲养器中。

小黄蛉

捕捉小黄蛉最好在白天进行,因为这种昆虫的虫体很小,晚上不易发现,加上第1代羽化出来的成虫数量较少,所以晚上捕捉难度较大。捕捉所用的工具是玻璃瓶,瓶口套有纸漏斗。因其白天鸣叫,捕捉时只需先听何处有虫的鸣声,然后循着声音逐步靠近,最后就能找到。

小黄蛉身体小巧,行动敏捷,加上它既会跳跃又会飞翔,所以捕捉时脚步要轻,尽量不要触动周边的杂草,不要发出声音惊动它,要出其不意的将其抖进纸漏斗中。捕捉第2代小黄蛉就要容易的多。大概是由于这时的气温较低,小黄蛉已不太活跃,大多并拢着双腿伏在茭白丛、芦苇丛和杂草丛、枯稻秸上,不飞也不跳,只要把瓶子放在它下面,直接往里面捕捉就行。

此外还有一种捕捉法,就是从路边的矮树丛或草丛中将其驱赶出来,它们就会跌落在地上,这时只要用玻璃瓶罩上去,一罩一个准。

— 精选蛉虫盒 —

交易担保 微拍堂 竹质蛉虫盒 小程序

交易担保 微拍堂 纸模竹蛉葫芦 小程序

马蛉

金钟儿有较发达而有力的腿,它不但爬行迅速,而且善于跳蹦。有时它在树枝上或草茎上,只要稍受惊扰,就会用力一跳,让你再也找不着它。因此,在捕捉这种鸣虫时,必须轻手轻脚地慢慢接近它,不能有脚步声或碰动周围树枝而发出的声音。捕捉它时,最好是在晚上循着它的鸣叫声去寻找,先用手电筒照准它所栖息的位置,然后用尼龙纱制的小网罩去小心而敏捷地将它罩住,再向它吹气,把它赶进网罩里面,接着小心地用手把它轻轻捉住放进预先准备好的硬质纸筒内。

在用罩捕捉时,不仅要动作敏捷,而且要一下子就罩准,否则,就容易被罩子的圆环砸死。在树干上鸣叫的金钟儿,当你从一个方向去捕捉时,它会转移到另一面去,很善于躲避,不容易捉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准备好口较大的玻璃瓶,放在它的前方,将其快速地撵入瓶中,然后再把它捉入纸筒内。不论用罩捕或用瓶捕,都尽量不要用手去抓,因为这种鸣虫身子很娇嫩,很易碰断它的须或腿,会极大的影响玩赏价值。

梨片蟋

梨片蟋捕捉起来不象捕捉其他鸣虫那么容易,主要有2个难点:一是它大多停栖在树枝的高处,使人难以够着;二是它的颜色和树叶的颜色差不多,躲在叶片丛中,使人难以发现。不过,有些梨片蟋也可以停栖在较矮的灌木或桂花树、栀子上, 可以勉强够的着,但也需带有工具才行。所以捕捉这种鸣虫除要带上有喇叭形纸漏斗的玻璃瓶、手电筒、纱网兜外,还要带1个有把子的铁钩,以便将2~2.5米高度的树枝钩住拉下来,才好捕捉。

因为梨片蟋大多要在天黑后才开始鸣叫,所以捕捉都要在晚上进行,需要先听它的鸣声才能循声去寻找它的停留处。困难的是,它的颜色和叶片的颜色几乎完全一样,很难分辨,这方面只有捕捉过这种虫的人才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它的鸣叫,把翅膀高高的翘起来并抖动着的时候,才容易发现它的所在。这时,可用大口玻璃罐对准它,用手将其扑入罐内,但要很小心,稍有疏忽,还是很容易让它逃脱的。为了避免它逃脱,可请同行的助手在下面用网兜接着,因为这种虫一旦受到惊扰,就会向下跳落,有网兜在下面接着是绝好的办法。到了秋天天气开始稍有凉意的时候,捕捉梨片蟋就比较容易些了。

这时,它这时的叫声比较缓慢,不连续。如它栖息在不太高处,能够用着,则用瓶子直接去捕捉;若在高处,则可用网兜扫捕,或摇动树枝去惊动它,使其掉落下去再去捕捉。更好的办法是,头一天晚上就去听鸣声,听准在哪几棵树上鸣叫,及时做上标记,到第2天白天将有标记的树摇动,使它掉落下来再进行捕捉。用这种方法捕捉,常常收获最多。在捕捉时有一点需要注意,梨片蟋的雌虫和雄虫相似,其差别只是雌虫的身躯肥大一些,全身碧绿,但没有发音镜,若在夜间捕捉很容易误捉。用白天摇树的方法捕捉时常常是雌虫雄虫一起掉落下来,此时可仔细辨认。

石蛉

捕捉石蛉不能光用玻璃瓶,应该在瓶口上套纸漏斗,否则是很难将它套装进玻璃瓶的。由于石蛉多在树干上鸣叫,而且常常是一边鸣叫着还一边在树干上快速的爬动着,使捕捉者难以发现和看清它的停留处,所以在树干上扑逮它相当困难。比较容易捕捉的是停息在树叶背后或阔叶草上的石蛉,不过,在这些地方捕捉到的往往是刚羽化的或还未成熟的石蛉,还不能鸣叫,需要再饲养些时间才能鸣叫悦耳的声音。捕捉石蛉也可在夜间用手电照着捕捉,一般可比白天捕捉容易些。

还有一点值得向捕捉者提醒一下:石蛉在受惊时,既会蹦跳,其爬行速度也很快,捕捉时不仅动作敏捷快速,即使是已经抓人玻璃瓶内的石蛉,也要注意防止它从瓶内爬出逃走。因为石蛉不象其他鸣虫那样老实,它脚底有吸附器,可以竖直地从玻璃平子上快速爬行,所以捉到石蛉放进瓶子后,就要接着用草或布将漏斗口塞牢,防止石蛉逃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