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易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QDLF888 2020-09-14

文/

    《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常听常见的一段话。以至于,这段话成了我们看问题的普遍态度,事物发展到尽头就会发生改变,有时是人为的改变,有时是自然的转变,总之,让看上去无路可走的事物,有了新的发展途径,从而使事物的发展因此畅通起来,经过这种变通之后,事物才能够发展得久远。

   成语穷则思变,也许来源于此吧。 在《周易》一书中,变通思想也是处处可见,不仅丰富多彩,且含义深邃。   举例来说,《系辞下》说:“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易传的作者,从乾卦和坤卦的性能结合起来,解释变与通的。“阖”,闭。“辟”,开。“一阖一辟”指阴阳交感,刚柔相摩。“变”,变化。所谓“一阖一辟谓之变”,是指筮法上的二爻互变,亦即事物上的开合互易;所谓“往来不穷谓之通”,则是指对立面的相互推移,循环反复,便是通顺。

      《系辞上》言:“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进退”,言旧物退而往,新物进而来,阴阳交感,刚柔相摩,有旧物消失,也有新物产生,即为进退往来之象,这就是“变”。《易传》认为,仅仅一进一退,一往一来,不能体现阴阳“日新”的大德,“日新”即是不断地产生新事物,因而进退往来也就是一个无穷的过程。只有往来不穷,才能使世界不断发展,不断发展即是通。

《系辞上》还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所谓“化而裁之”,指阴阳二爻的互变;所谓“推而行之”,指爻象顺畅地上下推移。其二是关于“变通”的作用。《系辞上》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就是说,爻象的变化有变有通,爻象的变通在于显示事物的变化趋势,而目的则是要指导人们趋利避害。《易传》认为,变通之义非常广大,故而《系辞上》说:“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人们“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我们看司马迁在史记的《十二本纪》中,主要考察的是,王迹的兴衰,从《五帝本纪》到夏、商、周三王本纪,说白了表述的就是上古圣王盛德政治的兴衰过程;若将《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合在一起看,我们也能理出秦由割据一方的诸侯到一统天下,是由弱小到强盛,从始皇的强大到二世而亡,是从强盛的再到灭亡的循环过程。《十二诸侯年表》集中概述变易的过程。各诸侯势力此消彼长、更替称霸,是变易全体过程解说。

       当然,历史盛衰之变是深刻而复杂的过程,例如《殷本纪》所记商王朝的历史,就是一个衰、兴、复衰、复兴的发展过程,里面的人为因素很多,呈现的是错综复杂变易过程。再看周朝末年,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年份,数据比较可靠,从春秋到战国这段时间,历史的发展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变易过程,这个过程以兴衰为特点。从开始早期周王室的强大,到后期周王室的不断衰败,以及从各诸侯国势力早期的弱小到后来的迅速崛起,也是盛衰之变,里面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的盛衰之变,同样揭示周易变易思想的正确性。

      经济上,如《平准书》,就概括了汉武帝即位之初国家的富庶,这个时候,司马迁运用变易思想,毫不含糊的指出盛世之下潜藏着的衰败因子:“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借用《周易·坤文言》的话说:“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这其实说到底,也是事物盛衰之变的一种普遍的道理。

        《周易正义》以象辞解释上爻爻辞说:“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众多这样的易学大家,都在提示,《周易》揭示的是事物发展所存在的一种普遍法则:盈虚消长,或者说物极必反。《丰》卦彖辞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虚盈,与时消息”。

      可以说变易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