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式,第四式打通手阳明大肠经 第三式:推山填海 跟步双按掌后,食指挠侧尖端的商阳穴会有气感,这气感是由手太阴肺经上的列缺穴传过来的,列缺穴是奇经八脉里八个代表性的穴位之一,可以储存内气的地方,我们初学者可以先忽略它。 手指向左平捋时,让气感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行走路线依次从合谷,曲池,巨骨,到大椎穴。 右手还没往上拦,左手刚收回腰间时,气感到缺盆穴。 出左脚时,吸一口气,将缺盆穴的气感沉入丹田。 重心前移,左手往前戳,右手往上拦时,缺盆穴的两股气感透过下巴,进入下齿龈中,然后从口角出来,沿着上嘴唇内部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即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的迎香穴即可。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入丹田的还是气感,入下巴到迎香穴的才是内气。 大家是不是有个疑问,既然从缺盆穴沿气入丹田了,怎么可能还有气入下巴呢?这就是穴位的功能了,不要说抽两次,就算你抽十次,百次,它还有,不要担心抽干,它会到同经络的前个穴位去补充的。 商阳穴: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合谷穴:拇指和食指合拢,合谷穴就在肌肉的最高处。 曲池穴:位置: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巨骨穴: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取穴方法:沿着锁骨向外至肩峰端,再找背部肩胛冈,两者之间凹陷处即是。 大椎穴: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 缺盆穴:锁骨上窝中央。 下齿龈:伸出舌头,先舔下面的门牙,向牙龈方向移动, 下边门牙的牙龈即上齿龈。 口角:嘴边。 第四式:提手上式 推山填海式后,左右手往外往里做螺旋动作时,重新从商阳穴引气上行到到合谷穴,到手三里穴,到曲池穴,到手五里穴,左右手往前往上按时,内气循大肠经的路线,直接从缺盆穴到迎香穴即可(可不入丹田)。 在这一式,我们要打通容易堵塞的穴位,合谷穴,手三里穴和手五里穴三穴。 手三里穴:此腧穴在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2寸。 ![]() 手五里穴:屈肘时,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取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