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达哥拉斯学派

 昵称36592375 2020-09-14

章八    于是,那些人主张宇宙唯一,一唯物质,而物质又专指那些具有量度的实体,他们显然走入多歧的迷途了。

尽管存在着非实体事物,他们却只讲实体事物的要素;在陈述事物一般物质现象与其生成灭坏原因时,他们遗弃了动因。

又,他们不谈事物的本体,不问其怎是〈本因〉,也是错的;

除了“地”〈土〉以外,轻率地就将单纯实体当作第一原理,不复追询它们——火,水,地,气——如何互相生成,这也是错的:因为事物或由并合而生成或由析离而生成,这于它们的先天性与后天性是大有区别的。

因为(甲)最基本的元素物质应该是由它们的并合来组成最初的事物的,这种质性应是属于实体中精细的微粒。

以火为原理的人与这论点最为符合。其他各家所讲实体元素的秉赋也与此意相近。

至少是这样,凡主张基本元素只一种的人没有谁曾举出“地”为这唯一元素,明显地这因为地的粒子太粗。

其它三元素则各有人为之主张;作为基本元素,有人主于火,有人主于水,有人主于气。

(何以他们不象普通人一样主于地土呢?俗语云,“万物皆土〈生出于土,灭归于土〉。”希萧特①说一切实体之中,地最先生成;这意见久已成为最原始而通俗的意见了。)

①见希萧特“原神”116,又见本书984b28.

照这微分论点,那些主于地,水,气以及主于某种密于气而疎于水的元素的讲法,都不如主于火为正确。

但(乙)若说先于本性的当后于生成,组合物于生成论虽在后,于本性论便应在先,则与我们上面所述的相反者才算正确——那么就应该水先于气,地先于水。

主于一元素为原因的就是这些问题。主于不止一元素者如恩培多克勒,以万物具有四实体的论点,也未能免于疑难;有些问题与我们上面所指的相同,另一些则是由他理论的特点所引出的。

我们常见到实体互生互成,火并不常是火,地也并不常是地(这曾在我们的自然哲学论文中②讲过);

②“说天”卷三,章七。

关于动变的原因以及四元素可否归结于一元素或两元素这问题,他讲得既不明确也不漂亮。

照他的论点冷不生热,热不生冷;这样质变是不可能产生的。

如果认为变化是可以产生的,这就得承认还 有某些事物来涵容这些“对成”,还 得有一个实是,它能成火亦能成水;

这个恩培多克勒是不承认的。

至于阿那克萨哥拉,人们如果说他曾主张过两种元素,③这与他有些论点是完全符合的;

③阿那克萨哥拉的两元素即下文所云“一”与“别”两者,指“理性”(FHKI)与“相似微分”(δμHιHμEρHI)。

他虽没有明言这种观念,若有人从他的言语中指证这种观念,他就必须承认。

说宇宙玄始一切事物是混杂的,这实在荒谬,因为照此说来,在未混杂以前,事物当有他的单净形式,而自然又何尝容许任何偶然的事物作偶然混杂;

并且照这观念,诸秉赋与属性将可由本体析离(因为混杂了的事物应该能够析离);

可是人们如果紧随着他,将他所有的示意都贯串起来,似乎这又将显见他的思想相当清新。

假如一切真没有一些可离析的,那么现存的本体也真将无可为之申说了。

试举例以明吾意,这应没有白,没有黑,没有灰色,也没有它色,这就必须多无色;

苟谓有色,这必得有诸色之一色。依这论法,相似地,也必须是无味;也没有其它的属性;

因为这不能有任何质,任何度量,也不能有任何情况明确的物类。

如其不然,事物就成为有色,或有味,或有可举说的特殊形态,但因一切事物悉归混杂,这就不可能了;

因为这特殊形态必须是已析离了的属性,但他说除了理性,一切皆混,惟有理性独净不混①。

①“残篇”12.

从这里,再跟上去,他就得说原理是“一”(“一”是单净而未混杂的)与“别”,(这“别”的性质就是某些倘未获得确定形式的“未定物”。)

他并未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但他意向所指,后起的思想家似乎较他自己更清楚地捉摸到了。

总之,这些思想家所熟习的只是关于生灭与动变的理论;他们就只为这些找寻原理与原因。

但人们若开其视野,徧看一切存在的事物,一切可眼见与不可眼见的事物,而明白地于这两类事物加以研究,当会得知我们正该用更多时间来考查什么符合于他们的观点,而什么又不符合我们目前的探索。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原理与元素的想法比之那些自然哲学家较为奇怪,他们不从可感觉事物追求原理,而他们所研究的数理对象除了天文事物以外,都是一类无运动的事物。

可是他们所讨论与探索的却正是这物质宇宙的诸问题;

他们记述“诸天”之创造并观察诸天的各部分与其活动和演变;

他们使用各项原理与原因来解释这些现象时,恰又与自然哲学家们所言略同——他们所谓“诸天”所包涵的事物原也不殊于这物质宇宙的万物。

但我们已说过①他们所提示的原理与原因本可以导向更高境界的实是,这些原理与原因在自然理论上也不如在那些更高境界中来得适用。

①989b31—33.

可是他们并没有告诉我们世上倘只有“有限与无限”和“奇与偶”,动变如何可能,而没有动变,生灭又如何可能,或是经行于天宇间的列宿又如何能照现在的轨迹而行动。

又,人们倘承认空间量度②由这些要素组成,或者就算这些已经得到证明,我们还 得询问何以有些实体轻,有些则重?

②μEEθHI,空间量度或译几何量度。量度之于几何犹数之于算术。

从他们所执的前提与所持的议论来判断,他们于可感觉事物与数理对象该是当作可相能转的;

我推想他们所以不谈火或地或类比之实体,就因他们认为在数理对象之外,于可感觉事物已没有什么特殊的道理。

再者,我们怎样才能将这些信念结合起来,何以数与数的属性是一切存在事物的原因,是自古迄今一切天体现象的原因?

何以世界只能按照他们所说的那些数目来组合,不能照其它数目?

在某一特殊的区域中,他们安置了“条教”与“机运”,在这稍上或稍下安置“不义”与“分离”或“混合”并“指证”,这些庶事各都是一个数;

可是这里各处先已安置有一套由数组成而具有量度的诸实体,——就是这样,抽象的众数与物质世界的众数是相同的数,抑或不相同的两类数呢?①柏拉图说这是不相同的;

①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条教”为“三”(另一些残篇作“二”)。“三”处于宇宙某一区域,这区域中之诸实体均属“三”,如气亦属“三”(照叙利安诺[Syrianus]诠疏)。这样。在同一区域(数区)中有些是庶事抽象,有些是物质实体,而所系属的“数”则相同。

可是他也认为数可以作事物之量度,也可以成为事物的原因,其分别恰是这样,事物本身的数是感觉数,为之原因之数则是理知数。

让我们暂时离开毕达哥拉斯学派;我们所涉及于他们的已够多了。

Reading Notes

亚里士多德认为,他的前辈主张宇宙唯一,一唯物质。而物质又专指那些具有量度的实体,认为他们显然走入了多歧的迷途了,并且进行了描述。同时再一次批评了毕达格拉斯学派试图用“数”来解释一切,并且有点不好意思的认为,对此提的太多了。

显然,亚里士多德在为自己准备提出的想法做引导了。对于实体物质“数”的否定,不知会带来其他什么的描述。

大师就是大师,几乎可以否定全部,也为自己开创一个巅峰创造了前不仅需要认知,更需要气度,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众人所认同、流传。这未必是亚里士多德可以预测得到的,我们现在讲,更多是事后诸葛亮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