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散文】华庆富《村里的二姑》

 写乎 2020-09-14


【作者简介】华庆富,1971年出生,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人,二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断续用文字记录心情,花草树木、风土人情、亲情乡愁都在其中。把教书当正业,把写作当爱好。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二姑实际只比我大不了十岁,关于她的趣事却是我有关童年时最深刻的记忆。

二姑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于是,长相憨厚反应相对迟钝的二姑便被留在家里帮着整日劳作的父母照看弟妹们。

那时的村口常常会有这样一道风景:在同龄人蹦蹦跳跳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二姑一边拖着清水鼻涕,一边佝偻着腰背着怎么也背不完的弟弟或者妹妹,迎着初升的太阳眯缝着眼睛微张着嘴呆呆的望着远方。或许是因为长期保持一种表情,她的脑门上总是显出一两道抬头纹,与她细嫩的脸皮很不协调。走过她身边的调皮小伙伴们会突然对着她大叫一声:二驼!这样的绰号来自于二姑那微微驼着的后背,等她反应过来时,那个叫她的孩子早已不见了影子。

当上学的和做工的都走了,村子里除了偶尔的鸡鸣狗叫外,显得非常寂静,可二姑却很喜欢这段难得的安宁,因为刚才还哇哇闹着的弟弟或妹妹现在在暖暖的阳光下已经在她的背上淌着口水睡着了。这时,二姑总是轻松的在村子里悠闲地溜达,一会儿逗逗从身边走过的野狗,一会儿和谁家老得没牙的老头老太聊上几句。

慢慢的,弟弟妹妹们一个个光鲜灵活的从她的背上飞走了,只是二姑那憨厚迟钝的表情没有多大变化。家里念及往日她的劳苦功高,所以也就没有给已经赋闲的二姑派什么活干,于是已经是大姑娘的二姑还是和以前一样,每天日上三竿才慢腾腾的起床,慢腾腾的梳洗,然后慢腾腾的吃饭,慢腾腾的在村子里优哉游哉,不过,可能是因为年龄增长的缘故吧,二姑渐渐的对闲逛产生了倦意,于是,她开始在闲逛之余顺便干一些创作或传播家长里短的事情。

一次,她经过邻居家的小商店,刚好这家的男人从外面购回了一批湖桑苗,湖桑苗是用一个大麻袋装着的,因为保湿的需要,一到家男人就急急的往麻袋上洒水,可能是因为忙乱的原因,在二姑的眼里就显得有点鬼鬼祟祟。二姑一转动她那并不太灵活的脑袋,立刻得出了结论:这麻袋里装的肯定是平日里商店卖的粉丝,往上洒水是为了更加打秤,这得多赚钱啦?

于是,只一会儿关于商店的粉丝洒水新闻就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些好事者装着买东西对着店角的麻袋探头探脑,只到老板将一袋湖桑苗倒在院子里准备挑拣一下时,那些好事者不约而同的扑哧笑出声来,从此,关于二姑的撒谎嗜好也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有一次,二姑在不经意间将撒谎发挥到了极至,那精彩的一幕至今还为乡邻所津津乐道。

那次是二姑生第一个孩子的月子里,其实那个月子里二姑的伙食很好,可不知怎么的,还是满足不了二姑的胃口,于是她再次转动自己那并不太灵活的脑袋。(以下是事后根据二姑的“交代”结合本人的合理创作与无理的添油加醋)结果,只见二姑一个箭步跨进厨房,杏眼圆睁,“霍霍”声中从刀架上抽出寒光闪闪的菜刀,然后快步直奔屋后低矮的鸡舍,喀嚓一声,手起刀落一只老母鸡命丧黄泉,又喀嚓一声,另一只老母鸡香消玉陨,二姑还不罢休,又见寒光一闪,第三只老母鸡连叫唤一声都没来得及就扑腾着毙命。眨眼间二姑一口气象切瓜一样结果了三只老母鸡无辜的生命。二姑满意的擦了擦刀上和手上的鲜血,又将菜刀插回刀架。然后,一幕精彩的镜头徐徐展开。

二姑跑出院子,突然以农村妇女惯用的姿态一边跳脚一边进行一个小时也不重复的标准国骂。哪家杀千刀的狗啊,怎么有人养没人管哪?好好的就把我家的下蛋老母鸡给咬死啦!这个缺德的野狗啊,咬一只还不够啊,一早晨咬死我三只老母鸡啊!被二姑的叫骂声吸引过来的邻居这才明白,原来谁家的狗将二姑家的老母鸡糟蹋了,大家对着满地的血污纷纷诅咒起这只莫须有的狗来。二姑见大家强大的舆论支持,更加起劲的跳着骂着,惹得一边的二姑父也跟着咬牙切齿的说,要让我逮着了,我非得扒了它的皮,抽了它的筋不可!二姑的眉宇间悄悄的抖动了一下。       

这时,二姑的老娘也被吵吵嚷嚷的声音吸引过来了。老人家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后,悄悄的走到鸡舍的前面,弯下腰从鸡屎堆中掏出那三只余温尚存的冤死的老母鸡,拨开羽毛看了看齐匝匝的伤口,老人家立刻放下老母鸡,将正在指手画脚的女婿拉到一边,耳语了几句,女婿立刻安静了下来。二姑还在声色内冉的叫着,只是一边叫一边偷偷的瞄着自己的老娘,一看到老娘和丈夫冷冷的目光,她一下子象受惊的鸣蝉立时哑了。围观的邻居也立刻明白了。

二姑的嗜好还很多。

一段时间,在二姑家前面的邻居眼见自家草堆里的干树枝日见减少,可自家烧饭也没用这么多啊。一日无事,刚好到屋后小解,突然看到二姑在草堆后面一闪而过,连忙奇怪的追过去,只见而过正吃力的抱着一大抱草堆上的干树枝,于是明白了连日来干树枝见少的原由。气得他大声呵斥道:二驼,你干什么?二姑惊得一个耸身,尴尬的说,大哥,这几天老下雨,我家的草都潮了,没法烧了,就到你家借一点干树枝,等冬天我家修树再还你吧!面对这样的本家妹妹,这位大哥也只好作罢。

记得我刚刚结婚那段时间,偶尔带着妻子回老家看看,往往会看到二姑总是偷偷的蹩在她家的屋角边,悄悄的向我家扫描,一看到我们转向她家的方向,赶紧低头作干活状,等我们一转头,她又开始那种偷偷而又傻傻的偷窥。一次我陪着怀孕的妻子散步,刚好走到了二姑的门前,恰好二姑和孩子在家里吃水煮的嫩玉米,见我们来了,二姑先是一愣,接着将手里的玉米悄悄的向身后掖了掖,然后又勉强的从锅里夹出一枝玉米棒递到我妻子面前,嗫嚅道,你吃啊?其实正在怀孕的妻子正谗这一口,可是望着二姑这勉强的尴尬样,妻子和我不约而同的大声说道:你吃,我们在家里刚刚吃过,这正出来散步消化呢!

不过印象中二姑对我们似乎也有过积极的意义。记得小时侯没有大人愿意和她玩,于是她只好纠集我们一帮脏兮兮的小孩子。于是,我头脑中有关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故事便是在那时侯生根萌芽的。机智善斗劳苦功高却又不受领导欢迎的孙悟空;急公好义儒雅侠义的宋公明;侠胆热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黑旋风;落难公子和意志坚定的大家闺秀;见钱眼开忘恩负义的市侩小人……多年过去了,这些从二姑嘴里走出来的鲜活身影还不时的出现在我的文章里。也不知整日懵懵懂懂的二姑从哪里修得这么深的“文学造诣”。


不管怎样,一转眼二姑到了嫁人的年龄,她家考虑来考虑去还是觉得这样的状况不能将她远嫁,于是在附近那些婚姻问题非常困难的准光棍们中间,挑了一个老实听话的老小伙子草草的结婚了,并且将他们的家就安在娘家的后面。正应了那句老话:傻人有傻福。二姑婚后还后婚前一样无所事事,因为二姑父有的是一身的傻力气,忙时种地,闲时下河摸鱼,小日子在一阵阵鱼香之中蒸蒸日上。二姑的孩子出世后,这对粗枝大叶的夫妻也象别人一样宝贝着孩子,只是在冷热上常常不当。一次夏日的傍晚,突然听到二姑家的院子里传出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叫,等大家跑去一看,原来二姑给孩子洗澡时先向桶里倒了滚热的开水,然后回转身子再取冷水时,孩子摇摇晃晃的一脚伸进了水中。

有时候,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我们竟然看到二姑家的孩子偷偷的赤脚在雪地里疯玩。不过有意思的是,二姑的孩子很少有个头疼脑热的,并且小小年纪就长得人高马大。倒是一辈子聪明灵活的大姑,她家那个当事的女儿,一会儿这里不舒服,一会儿那里出问题,比二姑家的孩子还大一岁,看起来却比二姑家的孩子瘦一圈。

现在,二姑家的孩子也成家了,并且是女婿入赘上门。女儿女婿操持着田里的活,看起来依然年轻的二姑又重操旧业——整日背着那个白百胖胖的孙女。不过,老二姑的脸上的神情却再也不象当年的那个小二姑了,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而正值壮年的二姑父,则随着打工潮走男闯北的卖力气,偶尔打回电话说:她奶奶,我现在一天能尽挣30块钱,你在家里可要多买好东西给小孙女吃啊!

村里人都说,真没想到,这个傻二驼也过出个美滋滋的日子了。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