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金莲是为“情”而死的?

 写乎 2020-09-14

采用即有稿酬:《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8第五版)和征稿选题

《阅读悦读》关于本版书——动物幻立方小说系列创作启事

作者:王清和

一、六年过去,武松再来复仇

武松回来了!“太子立东宫,放郊天大赦,武松就遇赦回家,到清河县下了文书,依旧在县当差,还做都头”。

武松打虎是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十月间,潘金莲与武松初次见面也是在此时。潘金莲向武松撩拨风情则是十一月间事,武松搬出,十数日后,武松上东京,与兄嫂辞别,这也是武松和潘金莲最后一次见面。次年三月,潘金莲、西门庆勾搭成奸,四月谋杀武大郎,八月初八潘金莲嫁入西门府,随后武松转回,误杀李外传,九月初武松被发配孟州,武松和潘金莲没再见面。重和元年(1118年)正月二十一日西门庆断气身亡,十二月潘金莲被吴月娘逐出西门府,交王婆发卖。

此时距潘金莲与武松初次见面已经六年有余,今非昔比,物是人非。

西门庆已不在人世了,武松竟无法寻他复仇。这真是令人沮丧。

但潘金莲还活着。

有人告诉他说:“西门庆已死,你嫂子又出来了,如今还在王婆家,早晚嫁人。”

怎么办?武松自有妙计!

二、破绽百出的“美男计”

次日,武松理帻穿衣,径走过间壁王婆门首。与王婆见面寒暄、点茶吃了。武松道:“我闻的人说,西门庆已是死了,我嫂子出来,在你老人家这里居住。敢烦妈妈对嫂子说,他若不嫁人便罢,若是嫁人,如今迎儿大了,娶得嫂子家去,看管迎儿,早晚招个女婿,一家一计过日子,庶不教人笑话。”

大义凛然的“杀嫂祭兄”,悄然成为花言巧语的鬼祟伎俩;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竟然施展起“美男计”,这才是“教人笑话”。

这条计谋如此破绽百出,如此异想天开,连“愚钝”如吴月娘,一听便已知大事不好。月娘问:“甚么人家娶了去了?”王婆道:“兔儿沿山跑,还来归旧窝。嫁了他小叔,还吃旧锅里粥去了。”月娘听了,暗中跌脚,常言“仇人见仇人,分外眼睛明”,与孟玉楼说:“往后死在他小叔子手里罢了。那汉子杀人不斩(眨)眼,岂肯干休!”

吴月娘是所谓“旁观者清”。她与潘金莲结怨已深,明知潘金莲此番是羊入虎口,但竟然绝不提醒王婆一句,眼睁睁看着二人赶赴黄泉路,够狠毒也。(但与潘金莲关系一向不错的孟玉楼,却为何也不出言提醒呢?)

“伶俐”如潘金莲、“鬼域”如王婆,竟然信了!

王婆是“财迷心窍”。第八十七回的回目说得很清楚:“王婆子贪财受报”(崇祯本是“王婆子贪财忘祸”)。武松许一百两娶潘金莲,“另外破五两银子,与你老人家”,这婆子听见,喜欢的屁滚尿流,连声说:“还是武二哥知礼,这几年江湖上见的事多,真是好汉。”

所谓“利令智昏”是也。

三、潘金莲是为“情”死

潘金莲是“情迷心窍”。须知金莲虽然“滥情”(淫荡),和多人偷情,但此生只有两个真正的“冤家”,一个是武松,一个是西门庆。武松在前,西门庆在后。若与武松入港,哪里还有西门庆的事?

潘金莲对“叔叔”一直念念不忘,上次武松去东京公干前来辞行,那妇人余情不断,见武松把将酒食来,心中自思:“莫不这厮思想我了,不然却又回来?”(第二回)结果只是讨了没趣。

已经两番受辱,但潘金莲偏偏没有记性。她是见了武松就犯晕,不是“情迷心窍”是什么?

现在旧情重燃,旧景再现。

武松来时,“金莲正在帘下站着,见武松来,连忙闪入里间去”,但她一直在偷听武松、王婆的对话,在仔细观察武松。且看书中描述的金莲心理:

那妇人便帘内听见武松言语,要娶他顾管迎儿,又见武松在外,出落得长大身材,胖了,比昔时又会说话儿,旧心不改,心下暗道:“这段姻缘还落在他家手里。”

在此张竹坡夹批道:“必如此写来,方使金莲肯嫁武二有情理。不然金莲十二分聪明人,岂不知防患乎?”

正是由于“旧心不改”,潘金莲就“等不得”王婆叫他,自己出来,向武松道了万福,说道:“既是叔叔还要奴家去顾管迎儿,招女婿成家,可知好哩。”并走到屋里,又“浓浓”点了一钟瓜仁泡茶,“双手”递与武松吃了。武松出门时,潘金莲还叮嘱道:“既要娶奴家,叔叔上紧些。”

有说潘金莲为“奸”死,但实际上,她是为“情”死。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另一个例子。

【作者简介】王清和(男),北京人。除历史论著、译著外,在海内外发表大量诗、散文、随笔、评论等,曾在多家报刊有专栏。近年出版有《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活》、《金瓶梅词话》(校点本)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