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即有稿酬:《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8第五版)和征稿选题 作者:韩世泰 (一)成功难,守功更难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敢于借酒大骂宁国府上下老少的老仆,那就是焦大,他自称为“焦大太爷”。 这个“焦大太爷”,只在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当中的两页出现过,如果算上前头最后一行那么就是两页零一行,满打满算也就那么千把来字,比起穷亲戚刘姥姥身上所用的笔墨,简直算得上是惜墨如金了。 那这个敢自称“焦大太爷”的老仆人到底有什么来头呢?书中记载,“尤氏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从尤氏的介绍中不难看出,焦大在宁国府创业阶段的确做出过巨大贡献,要是没有焦大的舍身搭救,估计贾家的老祖宗就变成死人堆里的一具尸体了,更不会有后来的荣华富贵。从这个层面上讲,焦大是有恩于贾府的,所以,焦大把这段经历铭记于心,认为朝廷颁发给贾府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但是,没什么其他能耐的焦大竟然在贾家老太爷功成名就后没有急流勇退,而是继续留在了贾府。起初,贾府上下不论主仆都对焦大另眼相看,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但是,这种尊重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你始终要明白自己的地位,奴才永远是奴才,即使是主子对你高看一眼,你也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 所以说,焦大继续留在贾府为自己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试想,你焦大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如何在贾家创业之初舍身救主,就算是老太爷能一辈子牢记你的救命之恩,已经得到皇家恩遇的后世子孙还能代代铭记吗? 如果在贾家飞黄腾达之后选择离开,去过自己的生活,相信贾老太爷定能赏你薄田几亩,银两几许,丫鬟几个……也许贾府还会念你的旧情,保你后半生衣食无忧的待遇呢。 但焦大没有离开贾府,继续留在贾府里头当差。不得不说这是焦大的一个错误决定。但凡历朝历代的功臣有几个善终的?功臣之于皇帝都不能善终,你一个奴才之于主子还能有什么嘚瑟的?留在贾府的焦大就像一个警钟,见到他就会让贾府一干人等想到自己今天的殊荣不仅是老太爷沙场拼命得来的,还有焦大的一份功劳,心理能舒服吗? (二)居功莫自傲,功成身先退 贾府因功受封,盛极一时,生活之奢靡难以想象,这让焦大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一方面,自己的主子能有今天的荣华富贵,得益于当年在战场上自己舍身相救,越是贾府兴盛,越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了,这种心理的落差折磨着焦大;另一方面,焦大不希望贾府的主子们这样纸醉金迷,看不惯身无寸功的公子小姐奢靡腐化,怒其不争哀其不兴,恨铁不成钢。 所以,焦大会倚老卖老,仗着自己在贾府特殊的身份借着酒劲乱骂一通。 我们必须得承认,焦大当年在战场上的英勇救主,这是贾家能得到朝廷封赏的一个主要原因,设想一下,如果焦大见死不救,贾家的老太爷可能就挂了,就算后来朝廷论功封赏,也只能追认个什么封号,然后再给家族一点简单地表示就算完了,最多给直系嫡子一个虚职领一份俸禄。焦大的贡献大不大?大。 反过来说,战场救主,这不就是一个奴才对主子应尽的义务吗?士兵救将军,奴才救主子,臣子救驾……这不都是你该做的事情吗?做了是你的本分啊,上司能表示感激就不错了,还能因为这个功劳就居功自傲吗? 你焦大有恩于贾府,老国公爷在世的时候已经给足了你面子,在贾府上下也是很有地位的,奈何你焦大不想着怎么建立新的功业,却躺在陈年的功劳簿上,这对贾家的后继者来说你就是一个闲人啊。 以前不敢怎么着,那是老国公爷在世,没有晚辈说话的份儿,现在不一样了,老国公爷归西了,贾敬出家了。剩下的这些人都是没有经历过创业艰辛的,一旦自己当家作主之后就必须推行自己的一套,首先得立威啊,谁才是新主子立威的绊脚石?焦大。 动不动就给新主子将你们当年的创业史,开口闭口就是你怎么和老祖宗并肩战斗,总是把自己怎么舍身救主的事挂在嘴边,谁也受不了啊,而且,贾家现在是朝廷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再提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还能听得进去吗? 可是,焦大就是愿意说,就是看不惯今天的一切。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小崽子们居然给他安排粗活累活,这在焦大眼里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冒犯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得意莫忘形,盛极必会衰 老子说:“功遂人退,天之道”,这是一种为官处世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身处职场的企业文化。焦大自恃是贾府的功臣,劳苦功高,所以,就在贾府对他已经不待见后仍然没有选择离开,还拿出自己是三朝元老的身份以老国公的口吻借着酒劲骂人,而且,骂人骂出来递进关系,从官家一直骂到了主子,句句戳心,字字带血,把贾府的肮脏龌龊晾在了太阳底下。 这可是做人的大忌啊,有些事听不得,听见也当做没听见;有些事看不得,看见也当做没看见;有些事说不得,死了也要带到土里去。可是,焦大该听不该听的都听了,该看不该看的都看了,该说不该说的都说了,说的理直气壮,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把贾府的后世子孙骂得体无完肤、无地自容、狗血喷头。 焦大先骂大总管赖二“忘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因为黑灯瞎火派送人的活儿给焦大的是大总管赖二,这个骂也还说得过去,冤有头债有主,你派活给我我就骂你。 但紧接着骂的人就有点不理智了,虽说是喝醉了酒,但有点太不知轻重了。“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从贾蓉到贾珍再到贾敬一路骂上去,字字见血。 这些权当是牢骚话,醉话,我们姑且理解一下一个老年人的心情,但后来骂了什么?这些话就像大嘴巴子抽着贾家的脸面啊,而且是把最后的那层遮羞布都当众给主子揭去了。“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这些让贾宝玉摸不着头脑话,直接控诉了贾家所谓的伦理纲常乱得一塌糊涂,谁爬灰了?谁又养小叔子了?在场的人自己心里明白! 所以,“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唬的魂飞魄散,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 可怜的焦大,当年喝马尿是为了活着,为了救主子,而今,享尽荣华富贵的少东家们却拿马粪糊他的嘴,可悲!可恨! (四)小心使得万年船,善恶终将自有报 第一百零五回,焦大号天蹈地的哭道:“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爷们,倒拿我当作冤家!连爷还不知道焦大跟着太爷受的苦!今朝弄到这个田地!……我活了八九十岁,只有跟着太爷捆人的,那里倒叫人捆起来!” 焦大到死都为贾府的后世子孙愤愤不平,他的个人悲剧同贾府家族悲剧紧密相连, 一个对贾府有着救命之恩的老仆人落得个被贾家后世子孙唾弃、憎恶,进而用马粪糊嘴的下场,到死也没有离开贾府,也许在他的潜意识里,早就把自己当成是贾府的一份子了,贾府被抄时仍留在贾家。纵使对贾家子孙有再多的不满,也没有想着离开,可谓是为贾家流尽最后一滴血,但他的命运何其悲惨。 贾府对于朝廷,立下了不世之功,就好比焦大之于贾家有救命之恩。朝廷对贾家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就好比前二十年里头老国公爷在世之时礼遇焦大。 翘一翘脚尖儿比其他人的头都高的焦大自恃功高,居功自傲,目空一切,最终被贾家子孙马粪糊嘴也就不难理解了。盛极一时,权势滔天的贾家风光时更是生活上骄奢淫逸纸醉金迷,政治上腐化堕落结党营私,最终被朝廷抄家问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所以说,焦大的悲剧命运正是贾府最终结局的一个预兆,只是高高在上的贾家子孙再惩戒焦大时没有想到自己就是焦大。贾府就算是对朝廷有再大的功劳,也只是一个奴才罢了,你怎么对待对自己有恩的奴才,朝廷就会怎样对待曾经有过功劳的贾家。 “功遂人退,天之道”,老子说得真好,但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 【作者简介】韩世泰,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生的藏族小伙儿,从教十六年,热爱教育,向往着诗和远方,爱好文学,现在兰州新区执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