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峡蜀荆苗民的兴衰史,看看,增长点知识吧

 三苗网 2020-09-14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古时三苗苗民主要分布在“江﹑淮﹑荆州”“左洞庭﹑右彭蠡”之地﹐略当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一带。 舜、禹对三苗之战,《帝王世纪》尧时“诸侯有苗氏处南蛮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水经注》记,“舜却苗民,更易其俗”。《淮南子-修务训》记,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以前,我们小孩时期授受的教育书中说的深入岭南体察民情,看来并非完全如此。《书虞-大禹漠》记,禹誓言称“蠢尔有苗,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奉辞伐罪。”禹终于取得了胜利。三苗退居原住地。一部分仍留在川东、鄂西北一带,迁往今甘肃敦煌一带的三危,三苗苗民逐渐衰亡。商末周初荆楚崛起,据文史记载有:商文丁周季历对苗民之战。周昭王十六年攻荆楚之战,公元前840年周共和二年俨允、荆蛮攻周之战,与周及周边共计百余次大小战争,公元前226年,秦将王贲引兵攻荆楚苗民,10余城尽失。公元前224年,秦派遣王翦为将,王翦、蒙武率兵60万大举伐荆楚,于蕲南大破苗民,荆楚至此灭亡。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苗民起义,汉将刘尚率兵镇压,迁徙万余人至江夏,侵占巴水、蕲水、浠水、举水、倒水、麻城及整个黄冈,长期的压迫,鄂东苗民也起义不断。公元47年,光武帝刘秀强迁起义南郡苗民入蕲。公元213年,曹操强行命令蕲春大批苗民渡江外徙,东汉末年,武陵苗民数十次起义,攻城掠寨,杀死官吏,武陵苗民又数次反吴,公元221年,争取当地苗民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对吴发动夷陵之战,战争很快倒向东吴,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苗民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战后,荆地苗民遭到吴军大肆报复,损失惨重。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原王朝变更的一个特殊时期(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五溪蛮起义反宋,雍州刘骏派遣沈庆之率兵镇压,于襄阳降杀二万,次年,随州苗民起义,随州太守柳元景率兵镇压,俘7万余人,随之,潜江苗民再次起义,沈庆之率兵进攻,斩获三万,并将一万强行迁徙至建康。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雍州苗民起义,宋军沈庆之前去镇压,被困于茹丘山,宋军大败,宋军重新整顿后,用火烧山,伐木前进,及烧掉义军的粮食庄家,宋军趁义军心动摇,乘机直捣义军大营,斩首三千,招降五万余户。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沈庆之率兵欲侵占东岗、蜀山、宜民等地,苗民奋起反击,苗民居险而战,宋军大败,宋再次发火烧山,断绝义军的粮食,俘获招降者,迁徙建康。元嘉二十八年(451年)立希水左县,蕲水左县,改轪县为孝宁县,并属西阳郡。同年,巴、蕲、希、赤亭、西阳五水苗蛮反,自淮、汝至江、沔间咸被患。诏沈庆之督江、豫、雍、荆四州兵讨之。元嘉三十年(453年),武陵王刘骏在巴河讨五溪苗民,屯五州,命沈庆之自巴水来,咨受军略。

《魏书·蛮传》云:“永平(508—512年)初,东荆州太守桓叔兴前后招慰苗蛮归附者一万七百户,请置郡十六、县五十。延昌元年(512年)魏拜桓叔兴南荆州刺史,居安昌,隶于东荆州,延昌三年,梁雍州刺史萧渊藻遣蔡令孙等大军至南荆州之西南,沿襄阳而下,征伐苗民。石廉来请援,恒叔兴与石廉督集苗民二万余人击走之,大败萧渊藻。萧渊藻又遣其新阳太守邵道林于沔水之南,石城东北立清水戍,为抄掠之基。恒叔兴遣苗民再次击败萧渊藻。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六镇大起义爆发前夕,桓叔兴乘机南叛附梁,独立于荆。

周天和元年(566年),《周书.司马裔传》天和初,信州蛮酋冉令贤等反,链接二千里余里。《周书.陆腾传》天和初,信州蛮,蜓据江峡反叛,链接二千余里自称王侯,杀刺史守令。信州蛮冉令贤,向五子王等据巴峡反,攻陷白帝, 党与连结二千馀里.周遣开府仪同三司元契,赵刚等前 后讨之,终不克.天和元年,随冉令贤在峡江地区起事的冉氏首领还有冉龙真父子、冉西黎、冉南王、冉承公、冉安西、冉三公、冉祖其、冉龙嚷等人,冉令贤屯据水逻城,向五子王屯守石墨城,向宝胜据守双城,以峡江为中心实行割据。

三峡蜀荆从重庆奉节的白帝城到湖北宜昌、荆州等区域,苗族迁徙史上曾经重要的一站,在苗族迁徙史上有着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声明: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三苗网立场!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分享

也许你的朋友圈正需要这样的信息 

图文来源:利川冉氏宗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