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隆林:为什么5万“赶坡人”每年都在这里相聚?

 三苗网 2020-09-14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九妹按:

苗族支系繁多,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各有不同。贵州一带有“苗年”、“跳花节”,云南一带有“花山节”,而在广西一带,最隆重的当属“跳坡节”。

之前贵州各地的热闹苗年与云南拳王村的花山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跟着广西隆林的苗族姑娘杨梅的视角,一起去看看她眼里的“跳坡节”吧!

我眼里的广西隆林跳坡节

文|杨梅

在广西隆林,每年都有5万“赶坡人”在这里相聚,他们携家带口,携带食物不远千里赶来,神圣且虔诚。

我是一个广西隆林的苗族女孩,从小在隆林长大。在外人看来这是特色的民族风情,过来看看也不过凑个新奇热闹,但我想说:这是我们民族一项神圣庄严的仪式,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记忆里,承载着追思、祈愿、爱与幸福,年复一年,慰藉着一代又一代苗家人……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跟你们说说——我眼里的广西隆林跳坡节。

打开广西的地图,西南边滇、黔、桂的交界,这个位置是广西最偏远的隆林。

相比云贵,隆林只有壮、苗、彝、仡佬4个少数民族,但单单苗族的分支,已经够你看花眼。

隆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

隆林并不只有她异域风情的一面,它毫不做作的风土人情,天然原始的生态,让我每每在回到上海之后都无数次挂念。

在家乡,我们苗族每年最隆重的节日当属跳坡节。

跳坡节是苗族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其由来有多种说法,在隆林民间大致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相传大约600-800年前苗家祖先“杨搂”(杨老郎),率众家族从中原到贵州,跨越红河到达现今隆林县境内定居,由于当时圩场少,杨搂老人便创办了圩场给人们做生意。

但逢过年过节青年人无处玩乐,“杨搂”又才创办坡场供大家相互来往,结交朋友,进行娱乐。

另一种说法是:自从中原浪迹到隆林县境内定居,因苗家人大都居住在山坡上,吃在山坡上,乐在山坡上,与山坡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每年春节便三五成群在这个坡或那个丫口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跳坡的习俗。后来,有些向世人施行善心以求得祖宗赐给贵子的人家才把“坡”搬到平地上来,所以才在平地“跳坡”。

这种习俗一直流传,所以各地苗族不断组织新坡场。在坡场的中心树立一根笔直,高两丈多的木杆就是坡场的标志!

再一种说法是:跳坡节是古代苗族聚会议事活动的演变。最初跳坡节其功能并非单纯娱乐,更重要还在于聚族商议决定族人命运的大事,而决定族人命运的事情多为战争和迁徙。

在苗族的诸多节日中,有的是农事,有的是家庭(宗族)节日,这些节日规模较小,影响较小,唯独跳坡节是大规模、大容量、区域性的节日,影响大。

因此,自发或有组织地集中各支系,联络各村寨族人,以求共同行动,不仅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也是很必要的事情。

无论是哪个坡场,从四面八方来“赶坡”的人,有的是跨区域、远距离的,甚至是背着行李,带着盘餐费用,不辞辛劳而来的,这种现象在其他民族中是少有的,其情景实在感人。

如果古代没有存在过族人为了共同利益或行动,从各路汇合一起的情景,恐怕不会有沿袭至今的跳坡节,也不会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从象征意义上看,坡场中的“坡父”(苗语txivtoj)、“坡母”(苗语niamtoj)指古代主持族人聚会议事的首领,爬坡杆比赛即为古代族人选拔勇士的活动。

每年到这个节日时,都会有5万人左右共同集会庆祝,CCTV也经常去采访,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前来游玩。

每年农历初一至十四(不同地方跳坡日子不一样),小型跳坡节便是在几个村子之间小山头进行,中大型跳坡节就是在镇上街上进行,但是最热闹的算是每年的农历九号和十号。

每到跳坡节,未婚的青年男女,把自已打扮得大方得体,决意在场上展露风韵而选中如意的心上人。尤其是小伙子更是跃跃欲试,因为,他们除了在坡场上崭露头角外,还有一关过硬的竞技决斗,那就是爬杆与跳高难度的芦笙舞。

跳坡节于我而言,那些和小伙伴一起赶坡的欢乐时光,还有新年新衣穿在身上的幸福感,以及鼓鼓的小钱包和吃不完的美食,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跳坡节也是一年一度的苗族妇女时装秀,每年都有新出的服装款式,各式各样的裙装是坡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年赶坡参加跳坡节,都是苗家人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爆发,所以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延续千年的跳坡节只能停办。

暂时的搁浅只为了更好地相聚,虽然没有办法看到今年跳坡节的盛况,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隆林苗家姐妹们的照片,带大家一览隆林风光。

等来年春暖花开,欢迎你来到我的家乡,我们一起“赶坡”去!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的民族文章想投稿分享

图文来源:杨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