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 | 理想者,还是偏执狂?

 菊斋 2020-09-15

    公元1021年,王安石在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冬季来到人间。

    他的老父亲起早贪黑给他取了个小名,叫獾郎。据说是因为王安石出生时有獾跑过……(老父亲你是认真的吗?)

    当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小獾郎将来能位极人臣,权倾天下。

    时人更不曾想到,獾郎不仅青史留名,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几个人之一,他的粉黑大战到今天仍在继续。

    獾郎的故事很长很长……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年少时,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睹了底层民众的痛苦生活,立下“矫世变俗”之志。

    21岁那年,从小就是超级学霸的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被评为第一名。

    不幸的是,文章中一句“孺子其朋”犯了仁宗的忌讳。仁宗宝宝不高兴了,后果很严重。

    宋仁宗大笔一挥,把王安石的状元改成了第四名。

    到手的状元郎就这么飞了,换成谁都得耿耿于怀吧。但是,我们的主角王安石从未介怀,甚至一生未提及此事。

    因为他的理想是: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欲与稷契遐相希。
    ——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

    是啊!人家是要比肩圣贤的人,怎会在意区区一个状元的虚名?

    王安石踏上仕途后,不走寻常路。别的官员削尖了脑袋往京城里钻,而他非要扎根基层,造福一方,不惜几辞京官。

    二十多年来,王安石在地方政绩显著,名满天下。

    二十年的埋头苦读,二十年的埋头苦干,让这个胸怀大志的读书人有了学识、有了能力、有了远见。

    他敏锐地洞察到王朝的危机,他深切地同情着百姓的苦难。他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展望未来,变法的决心在他心中愈发坚定。

    王安石34岁时,游览褒禅山,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游褒禅山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如他所言,欲观非常之景,必至险远之地。欲至险远之地,志、气力、外物三者缺一不可。

    游山如此,变法更是如此。

    空有大志,气力不足,难以成功。有志有力,无外物相助,亦不能成功。但只要尽力尽心,就算不能成功,也无所悔恨,又有谁能讥笑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治平四年,宋神宗继位。

    熙宁元年,对王安石仰慕已久的宋神宗,召见王安石。

    此时,宋王朝面临巨大的政治、经济危机,辽、西夏亦不断侵扰。王安石力谏变法,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熙宁二年,王安石拜相,主持变法。

    此时,他对新政充满信心。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一片喜庆祥和。正所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但是变法之路又谈何容易,历朝历代变法者走的都是一条苦路,一条血路。

    王安石的新法触犯了众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俗话说,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

    新法推行处处受阻,反对新法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无数对王安石的弹劾和攻击像雪片一样飞到神宗案前。

    反对派甚至把自然灾害和天象异变的锅都甩给新法和王安石。

    在巨大的压力下,神宗动摇了。更要命的是,他开始怀疑新法,怀疑王安石。

    熙宁九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变法失败。

    此时的王安石,气力已衰,心力交瘁,怀着变法失败的愤懑和对国家未来前途的担忧,王安石写下了著名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

    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王安石曾问宋神宗:

    秦孝公能“择术济事”(采用商鞅的建议),皇上比他怎样?

    可惜,宋神宗终究不是秦孝公。

    秦孝公对商鞅,尊之、信之、不疑、不负,使得商鞅经略秦国无后顾之忧。

    秦孝公为了支持商鞅的新法,甚至连亲兄弟的鼻子都能舍弃。

    与秦孝公不同,宋神宗在变法后期,已经不再和王安石协调一致,“意颇厌之,事多不从”。

    面对宋神宗的动摇和怀疑,王安石借用女子的口吻写出《君难托》: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

    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

    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

    人事反复那能知,谗言入耳须臾离。

    嫁时罗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难托。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王安石《君难托》

    从“两情未许谁最先”到“谗言入耳须臾离”,从君臣相得携手共进到离心失和变法失败,人事反复让人始料未及。

    可即便如此,王安石亦保有一颗赤诚之心,为国为民,此志不渝。

    同为变法者,同为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不知此时的王安石是否会羡慕商鞅?

    商鞅虽死,其法尤存。王安石生时,新法尽废。商君与王荆公,这两位政治家究竟谁更幸运呢?

    安贫乐道本不易,权倾守节更难得

    王安石一生清廉节俭,洁身自好,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为民。

    他是个工作狂,是个没有娱乐的怪人。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王安石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他的品行高尚到连一辈子的老对手司马光都赞叹不已。

    王安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安贫乐道本不易,权倾守节更难得!

    他真正做到了以一人共诸天下,将天下纳于一身。

    他有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士大夫精神,一种对天下不可救药的责任感和对盛世近乎痴迷的使命感。

    他信奉“安邦济世,舍我其谁”,为此,他愿意付出一生的热情、精力和爱。

    从意气风发到垂垂老矣,几十年的勤勉与忧虑熬的都是他的心头血。

    如果可以,他又何尝不愿做盛世风流客,何尝不想仗剑走天涯,就如同《凤凰山》所述,他多么想生于盛世,国家富强,百姓安乐,他也能安心荒唐一生,潇洒一生。

    欢乐欲与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迟。

    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力但为忧勤衰。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王安石《凤凰山》

    对于人中龙凤的王安石来说,他可选择的道路有千万条,他却偏偏选择最难最苦的那条路,一走就走了一生,走得高傲、孤独又决绝。

    世人说他执拗,说他迂腐。他自嘲,可能只有千年前的圣贤孟子才能理解他吧。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王安石《孟子》

    他用一世去践行他最崇拜的孟子所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本文来自投稿

    作者:山林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