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门一代宗师万籁声,能文能武,25岁已是少将

 wlqcc 2020-09-15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说文学武》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讲究文治武功,文治使人乐业,武功可以安邦。评价人则有文韬武略一词,无外乎说人的文化内涵和领军打仗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中国人特别重视文武双修。

治理天下,安邦定国一直是中国古代杰出人士的理想和目标。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武术,自古传承不息。根据人们对天地的理解、对天道的参悟的不同,形成了武术的各种流派。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武道,与中国文化所推崇的“道”殊途同归。

近代创建的自然门就是其中一个流派,该派融多种武术流派精萃于一炉,因人才辈出而名扬海内外。

其中一代宗师万籁声,被评为以信、义、侠、勇四德立身,那么他的武功到底高到何种程度?使人们念念不忘,津津乐道。

一、文武兼修

万籁声1903年出生于湖北鄂州,原名万常,字常青。万氏在葛仙镇是书香之家,受家庭熏陶万籁声古文功底极深,幼时随叔父赴北京读书,17岁时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林业系。

如果不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这在古时就是登科之举,万籁声的文学修养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

在京期间,自幼爱好武术,从小立志要文武兼修的万籁声拜六合门赵鑫洲为师,学习枪术、棍法。万籁声在赵鑫洲门下学武8年,两人培养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这8年里,万籁声认真修完大学课程,后留校任教。

期间,他将自己能拿出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武术上,因天资聪颖,悟性绝佳,深得六合门武学精萃,也颇得赵鑫洲的喜爱。

古时传统极重师徒传承,关系甚至比父子还亲。父子是血脉传承,而师徒则是道统传承。赵鑫洲认为万籁声在门下已是学业有成,还有更高的天赋可用,遂指点他去向当时号称“南北大师”的杜心武学艺。

杜心武此时正值在京装病隐居,万籁声见到他时,杜心武衣衫褴褛,满嘴疯言疯语,行为放荡不羁,一般人见到肯定以为是神经不正常。

但万籁声观察力极为敏锐,发现杜心武两眼炯炯有神,体格瘦而不弱,万籁声已从赵鑫洲处知晓杜心武的能力,认定他非等闲之辈,任凭杜心武如何装疯卖傻、百般拒绝,万籁声向道之心极坚,数次诚心拜师。

经过观察,杜心武被万籁声的诚心打动,收他为徒。至此,万籁声才知道杜心武实际师承自然门,是自然门的二代传人,师祖是四川峨嵋山奇人徐矮师。

自然门崇尚“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将软、硬、轻三功皆纳入于一炉,取其精华,去其招式,融会贯通。自然门功法属于技击范畴,不拘泥于一招一式,而是注重精、气、神的锻炼,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全方位练习,动哪有哪,无中生有,随心而为,是为自然。

万籁声师从杜心武后,他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加上绝顶的天赋,辅以勤学苦练,他的自然门功法与日俱增,杜心武见猎心喜,倾囊而授,造就了自然门第三代的杰出传承者,从而使自然门发扬光大。

二、武林文星

万籁声尽得自然门真传后,在杜心武的指点下,又先后拜刘百川等数位名家为师,广泛涉猎了八卦、太极、枪械、暗器等主要功法,均有所成。

万籁声从小形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年随同赵鑫洲、杜心武等老师习武期间,将老师所述的江湖轶事、所学武术精要以及伤科治疗药方等一一记录下来,随时翻阅取用,不断综合汇总提炼,武艺日有进益。

1927年,万籁声与北京农大一教授闲聊时说起武术,该教授提议,你武术那么好,受过正规大学教育,还是大学助教身份,为什么不自己写关于武术的文章来发表呢?一语惊醒梦中人,中国武学历来师徒相传,很难公开,自己何不开个先河。

万籁声性格雷厉风行,立即着手整理日记 ,初期定名为“武术随笔”。

一天,他的兄长著名戏剧家万籁天先生来农大探望胞弟,看到此稿后认为,该稿所写范围很广,内容丰富,汇集了中华武术的南北各派、内外诸家,不应叫武术随笔,而应叫《武术汇宗》才对。并从万籁无声一词去“无”字,建议此时的万常改名万籁声,与万籁天正相呼应。

稿子完成后,万籁声请那位农大教授批评指正。热心的农大教授主动将其中的三篇文章投稿到《北京晨报》,该报在海内外发行,影响范围很广。

其“文艺园地”专栏历来是鲁迅等著名文学家的“领地”,万籁声的三篇文章被陆续在该栏目刊发,观众反响极好。其后编辑主动向万籁声约稿,连续2个月在《北京晨报》发表他的文章,受者极众。

1928年,万籁声将所发文章进一步集结修改成书,后人认为这是集我国千古来武学大成之巨著。《武术汇宗》一书的出版,打破了武人不文之风气,万籁声由此被誉为“武林文星”

三、闯荡江湖

1928年,南京举办武术考试,万籁声习武经年,想要以武一会天下英豪。杜心武也认为万籁声学武有成,应该增广见闻,游历天下。

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时期,临行前,杜心武拿出一把宝剑赐予万籁声,对他说,你这一走,我们再见面怕是很难了,为师身无长物,没什么可送你的,这把宝剑跟随为师数十载,现赠你,见剑如见师面。万籁声捧着宝剑,眼含热泪拜别师父南下。

万籁声参加国考比赛,过关斩将,一举成名。他高超的技艺被当时的广东省主席李济深一眼看中,聘请万籁声到广州担任两广国术馆馆长,时年25岁的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一时成为广东武林新贵。

广东武林名家众多,所习武术隶属南派,而万籁声属北派人物,当地名家不服,纷纷踢馆比试。

万籁声来者不拒,使出自然门和六合门武功,来如疾风,去似奔马,掌法如封似闭,腿法似有还有,手脚并用,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对手,一举折服广东武林众多高手。万籁声在广东武林名声大嗓,一时群起响应,高手云集,学徒络绎不绝于途,两广武馆盛况空前。

可惜世事沧桑,人事轮转,李济深因蒋桂大战受累下野,他一力支持的两广国术馆解散。

万籁声其实尚不足而立之年,开始以武会友,先后赴上海、广西等地从事武术活动。

在抗战期间,积极投军,任重庆中央训练团武术总教官,训练团的官兵来自五湖四海,都是士兵中的精英,有的甚至是兵王,身手都极其高超,少有人能折服,可万籁声凭借超卓的身手,高强的武功力压群雄,做到了令行禁止,如臂使指。

这些官兵到各部队当教官等职,更是秉承万籁声的教导,身先士卒,勇武过人,教授出一大批军地武术人才,为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著书授徒

万籁声青年学武时,从诸位师父学习伤科、骨科及药学知识,并曾配药救治成功过伤者。已届不惑之年,定居福州的万籁声对医术的兴趣愈发浓厚,于是改行行医,以跌打骨伤科为主,救治伤者无数,医声极佳。

万籁声文、武齐头并进。一方面收徒授艺,另一方面开始武术著述。

万籁声曾在广西大学任体育部主任、永安体育师范学校校长等职,每到一地,均有当地武林名家慕名来访,或倾谈武学,或比武较技,万籁声凭借渊博的理论知识、出类拔萃的武功令人折服,他在当地武林的声望一直高涨。

万籁声一边在校内推行武术技击,强健国人体魄,同时也收徒传授自然门技艺,不断光大自然门。在这方面他贡献了毕生精力,去世前一年,还在福州开办了“万籁声武术馆”,他的门徒弟子遍及海内外,声名显赫者众多。

在教授徒弟期间,他著有《原式太极拳图解》,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易于学生接受。他整理编撰《国术教本》,弘扬中华武术。他还放眼海外,编写《国际武术体育教范》、《国际技击武术教范》、《国际武术体操教范》、《国际气功武术教范》等书,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希望国人能够借鉴提高。

当然作为自然门第三代真传,他结合师传技艺,著成《自然拳法汇宗》一书,成为日后自然门的经典。另外,他还缉成《武术言论集》一书。

万籁声在医药学方面也有著作,先后写成《药功秘》、《中国伤科》、《治平之道》等书,对骨伤科的救治学术做出了贡献。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拜访万籁声的人员络绎不绝,极为引人瞩目,当时报纸称他为大会“新闻人物”,可见他声誉之隆,交游之广。

10年后,万籁声在福州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万籁声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毅力学武,以抓石留印、踏铁有痕的决心炼技,以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志气广泛吸纳各家,融合贯通诸艺,全身心投入到对中华武术的学习训练当中,一步一步从一名文学少年郎成长为文武双修皆有所成的宗师,他的付出是外人不可想象的。

万籁声的一生,以信、义、侠、勇四德立身,以文、武、道、医、拳五宝行世。

他不但身体力行,还以此严格要求自然门的后代弟子遵行,为后世之人立下了为人习武的典范,至今自然门弟子已遍及海内外,但所有入门弟子对万籁声确定的门规无不遵从,在武林中奔腾着一股特色鲜明、德艺双修、以侠义著称的洪流,将中华武林渲染得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万籁声心怀坦荡,既毫无私杂念,也不挟技秘不示人,而是沉下身心,去芜存精,将各派的武术精华、神功绝艺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并形成文字、编成书籍传诸后世,这是一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绩。

著述等身原本是对一个文人学者的极高评价,这句话却也奇迹般地契合适用在万籁声这个一生修武之人的身上,遍观近代武林,在文武双修方面谁人能比?

他理所当然应是“武林文星”。

万籁声传奇的一生让人惊艳,他的学识、武功,以及广博爱国的胸怀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一代宗师之名万籁声当之无愧。

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