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拥抱策略,管理未来

 天承办公室 2020-09-15
拥抱策略,管理未来

今天讲的题目是策略管理,这里要讲的方式是基本的东西讲少一点,思考的空间多一点。
我第一次接触到策略是一九七二年。那时从政大企管系毕业、服完兵役后,考上教育部公费留学考试,到伊利诺大学去念MBA,暑假修了一门课叫企业政策。我问修课的人,企业政策是做什么的,他说:「从经营者的立场来分析整个企业经营的方向,决定资源的分配,决定组织的结构。」这门课的先修课包括行销、财务、生产、人事等等在内。老师一上台讨论的个案,我记得很清楚,叫做「美国汽车公司」。这个个案厚达四十几页,从二O、三O年,品牌、通路各方面讲起。我看了一个星期,看得很辛苦,我修那么多课,企业政策最辛苦,一个星期上好几次。我其它科目都得A,只有这门得B。我对这门课很有兴趣。后来,我就决定念企业政策的博士。
我一直想做一件事,希望能将企业政策或策略,发展出一套架构,来思考和分析策略决策观念的程序。现在大家常讲SWOT,事实上我们在个案里发现,它的实用性不高,能够处理的问题比较浅,这件事我在一九七六年,开始教书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
从环境、条件来分析策略,实务上有困难。如果思考地很仔细,会发现现有的架构是不够的。我在一九七七年,就发展了一个架构,叫做策略形态分析。策略形态分析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思想程序,可以和企业使命密切地配合。我以策略形态分析为基础,讨论很多个案,验证这个思想程序的可行性。
一九八五年波特(Michael Porter)的书出来以后,发现策略不只是思想的程序,还有很多实质的问题,决策时要考虑很多利弊得失,以及很多方案的选择。一九八五年从波特开始,就有很多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策略的意义。例如规模经济的问题、交易成本的问题、企业网络的问题,这些实质问题让我们在企业策略的教学与研究上,又碰到一个新的挑战:理论和角度很多,却众说纷云。但企业界不可能对理论那么熟悉,例如大家所熟悉的BCG和波特的「五力分析」,都是一种思想模式,究竟BCG和波特之间如何整合,就需要一套整合的观念。所以我这两、三年一直希望能够发展一个整合的架构,把实务上企业家可能的想法、先进国家的学理,整合成一个模型。
一般企业发展到某个程度,就会讨论到很多策略的问题:碰到这个情形该怎么做?缺点是什么?这个策略好不好?在东南亚要不要设经销站?要不要策略联盟?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架构,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各想一套,讲完就随着空气飘走了。想法纳不进来,董事长没有架构去整理别人的意见。因此企业界显然非常需要发展一套整合的架构。
这里先讲策略管理的基本概念。策略有两个层次:一是总体策略(corporate stra-tegy);二是事业策略(business stra-tegy)。当你谈到策略时,必须先澄清一下,你所谈的是总体策略的问题,还是事业策略的问题。这两个层次分析的角度和工具是不一样的,而策略矩阵分析法主要是在事业策略的层次。
假设这是一个多角化经营的公司,上面有一个总公司,下面有很多不同的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生存空间各自有各自的产销。总体策略所关心的问题是,现在有四个事业部,将来要不要变成三个或五个?要增加哪些,减少哪些?资源的分配、彼此的支持与综效(synergy)如何?在组织制度上创造哪些机制来实现综效?事业部如何划分?电子和通讯究竟应该切成一个还是两个?组织如何区隔与切割?不同的切割一方面代表资源分配的原则,一方面造成每个一级主管的主管领域不同,绩效指标不同,各有优缺点。
另一方面,事业层面的策略制定是,你的企业今天长得什么样子?你希望将来长得什么样子?你为什么希望长那样?如果要这样,今天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才可以变成将来理想的样子?你构思很多策略的方案(alter-native),来让你从现在这样,变成未来理想的样子。这句话的关键辞是「样子」,一个事业也有描述其形貌的构面,这就叫做事业策略的策略形态。
企业事业的策略形态可以用以下六大构面来描述:
·产品线的广度与特色。在这个产业,你的产品与别人的比起来,是多还是少?你所提供的特色是什么?便宜?创新快?服务好?
·目标市场的区隔与选择。你是根据什么标准在区隔?地区?或消费者的所得?
·垂直整合程度之取决。产业价值链里面的价值活动,你的公司负责哪几段?研发?仓储?原料?还是销售?
·相对规模与规模经济。与同业比,你相对而言,比较大还是小?在哪方面你发挥了规模经济?
·地理涵盖范围。你是地方性的公司,还是全球性的公司?你的价值活动是聚在一起,还是分开?
·竞争武器。和竞争者比,你有什么竞争优势?
 在任何企业里,对这六个问题,领导者都应该有答案。但是策略不是在问你今天的样子,除了了解今天的样子,领导人还要知道未来的远景(vision)。试着用同样清楚的方法,去描述未来的策略。这就是一个架构,把事业策略相关的部分做一个归纳。
在原有的策略形态下,有一个配合策略,有一个功能政策和组织方式;而在将来的策略形态下,又有另一套功能政策和组织方式。两者的差别无非是产品增减特色变化、广度变化、目标市场重新选择、垂直整合变得更长或更短、规模经济变得更大、地理涵盖范围走走留留、以及竞争武器的增减。
现在和未来中间有一些距离,要弥补这些距离,你必须有一些策略上的行动,透过方针管理或目标管理的方法,把这些该做的事情依先后逻辑顺序、组织权责划分展开。这包括人事、行销、财务在内,最后落实到每天的行动上。
很多公司在推动方针管理,但问题是,没有策略,哪来方针?有了策略才知道要动哪里。外商公司的策略多半在外国,外国总部有一个全球的策略,决定台北分公司要做什么。很多外商公司的策略规划,台北是看不到的。在台的分公司可以根据美国所制定的策略,来进行方针管理,但如果台湾的公司随便抓两个方针来做,追踪、定期评估,结果可能变成切切实实地、有效率地、实时完成几件不该做的事。所以在方针管理的前面,一定要有具体的策略。
这里所谓策略形态的「形」是相对于「势」,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占有一个位子叫做形,势则代表速度和方向。孙子兵法里有军形篇,讲的是军队的布阵;兵势篇,则是讲战争开始以后怎么打。
形造成势,势又造成下阶段的形。知道了形,就知道势。现在和未来两个部分就是形,产品线的增减就是势。
这些是一九九五年以前的策略分析。讨论个案在进入实质的考虑时,仍然会出现问题,但却没有一个架构去容纳,所以去年我就提出了策略矩阵分析法,目的是以策略形态分析法为基础,去发展一个可以更深入分析、吸纳更多观念的架构。这样的架构,越接近制造业或流程导向的服务业,越容易了解。首先,分析其经营流程,包括行销流程、供应流程、研发流程,产业从上游、原料,一直到顾客满意,中间所有的价值活动,把它变成一个流程图。
例如砂轮业(砂轮是把金刚砂和黏土、瓷土混在一起烧,作为机械加工时研磨与切削的工具),其流程是瓷土生产、进口、存货,经过配方、成型加压,你会发现这个流程图总能排成一排价值链。价值链跟策略形态的六大构面交叉在一起,就成为策略矩阵。策略矩阵分析的深度和有力的程度,比策略形态分析要超过很多。
「中国砂轮公司之策略矩阵」把「磨料进口」一直到「产品」排成一排,总共十五项都是加工程序,配上策略的六大构面,格子加起来总共九十个,称之为策略点。
为什么叫做策略点,因为每个点都有策略上的意义。配方对产品线的广度与特色有什么影响?除了配方外,还有什么影响了广度和特色?瓷土研磨与产品线的广度和特色的函数关系是什么?这样来分析,我们心里就有一个策略矩阵,表面上讲的是策略形态,实际上却使得策略形态分析比较深入。
以产品线的广度与特色为例,中国砂轮的产品很多,有十万种。究竟是什么造成其产品线的广或窄?什么在影响,这是个函数,而要不要造成影响则是一种策略。
砂轮是个消耗品,用了就磨掉。其特性就取决于结合度,什么在影响结合度,还是配方。另外,平衡度也很重要,砂轮的品质不能一边轻一边重,否则将产生震动,必须很平衡。什么影响平衡度?成型加压、混合(金刚砂和黏土混合的均不均匀),每个东西都有函数关系。
品牌也会影响产品线,这东西不只是物理上的特性,还有心理特性。每个价值活动与产品线都有关系。究竟你的公司要选择什么策略,来塑造产品线广度与特色?
再看成品存货。中国砂轮公司账面上存货很多,现场堆积如山。根据传统财务分析,显然存货太多。但是事实不然,因为大客户有一个特色,砂轮快用了才来下订单。然而对制造商来说,要批量生产才合经济效益。所以客户所有的规格,计算机都有。你叫了一批,我马上将同样规格的,都排在生产计划里,你还没有订,我就做好了放着等你来订。
因为每个客户都这样,所以存货就很多。每个价值活动都有附加价值和成本,这一点就是附加成本。但请问这对产品线广度和特色,创造了什么价值?一个好处,就是使中国砂轮面对客户时,实时供货,透过存货创造服务。
相对规模与规模经济,切到每个价值活动,也有规模经济的问题。采购、训练、自创品牌、服务,都有其规模。在这个产业之下,我们究竟发挥了什么规模经济?
从这里就发展很多策略要素,分析策略时,你会发现策略无非是一个策略点,或点与点之间某种形式的联合,归纳起来变成很多要素。垂直整合的要素、产品特性的要素、策略联盟、经验曲线的要素、规模经济的要素,我们经常用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这个图上表现出来。
举一个个案来说,台湾有A公司,做的是灯饰,卖到美国去,由美国的B公司负责设计。A公司开模,找台湾很多OEM小厂做,装配起来运到B公司,挂B公司品牌,B公司的通路卖。
从A公司的立场来看,未来有哪些可能的策略选择(strategic alternatives)?例如,一个选择是,另外在美国找C公司、D公司和E公司来卖,自己加强设计,自己做工厂,自己再创一个品牌。
策略会议上,像这种意见都很多,有了这个策略架构,在讨论策略时,各种想法都会进来,而你也可以知道这句话要放哪里,这就是策略矩阵分析法的运用。
司徒达贤/主讲
国立政治大学企研所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