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帖鼻祖《淳化阁帖》,为何被苏轼、米芾带头批评

 鸿墨轩3dec 2020-09-15
愙斋书法 2020-04-26 03:06:00

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下诏令当时的翰林侍书学士王著,把历代书法作品整理成十卷,然后摹刻在枣木板上,这就是现存最著名的《淳化阁帖》,又简称为《阁帖》或《法帖》。这些作品都是当时朝廷内府所藏作品,以及太宗从一些王公大臣手里借来的作品。刻成以后太宗拓了很多副本出来,送给了当时高级别的一些大臣。可惜的是后来庆历年间内禁失火,原版被大火烧毁了。

「愙斋书法」法帖鼻祖《淳化阁帖》,为何被苏轼、米芾带头批评

这部丛帖因为是草创,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这部丛帖因为王著和太宗的见识不够,造成了不少的错误,这些错误成为了后世的笑柄。特别是经过了几朝之后,《阁帖》头上的光环渐渐消褪,而《阁帖》也渐渐流传开来,成为广大学书之人必学的范本,那么它其中的谬误也就被无情的揭露出来。

「愙斋书法」法帖鼻祖《淳化阁帖》,为何被苏轼、米芾带头批评

王著行草尺牍

最早对《阁帖》提出批评的是苏轼,他在《辨法帖》中提出:

辨书之难,正如听响切脉,知其美恶则可,自谓必能正名之者,皆过也。今官本十卷《法帖》中,真伪相杂至多。逸少部中有《出宿饯行》一帖,乃张说文。又有“不具,释智永白”者,亦在逸少部中,此最疏谬。余尝于秘阁观墨迹,皆唐人硬黄上临本,惟《鹅群》一帖,似是献之真笔。

「愙斋书法」法帖鼻祖《淳化阁帖》,为何被苏轼、米芾带头批评

汉章帝《千字文》

后来米芾在元祐年间所作的《跋秘阁法帖》,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阁帖》提出尖锐的批评。米芾认为宋太宗和王著的眼光非常有问题,在编著《法帖》的过程中把好的帖子剔除了,而把劣质的帖子留在《法帖》中。《跋秘阁法帖》云:

我太宗购古今书,而使王著辨精确,定为《法帖》,此十卷是也。其间一手伪帖太半,甚者以《千字文》为汉章帝,张旭为王子敬,以俗人学智永为逸少。如其间以子敬及真智永为逸少者,犹不失为名帖。余尝于检校太师李玮第观侍中王贻永所收晋帖一卷,内武帝、王戎、谢安、陆云辈,法若篆籀,体若飞动,著皆委而弗录,独取郗愔两行入十卷中,使人慨叹!

「愙斋书法」法帖鼻祖《淳化阁帖》,为何被苏轼、米芾带头批评

王献之《鹅群帖》

而苏轼口中唯一的真笔,也被黄伯思所否定。黄伯思是北宋晚期重要的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黄伯思通过考究发现《阁帖》中收录《鹅群帖》有问题,王献之的《鹅群帖》帖中提到的“崇虚馆”是宋明帝泰始四年建,这个时候王献之已经死去五十多年了。黄伯思对《淳化阁帖》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专门写了一本关于《阁帖》各种错误的著作,名《法帖刊误》,黄伯思在书中非常自信的云:

古语有之:“善书不鉴,善鉴不书。”余自幼观古帖至多,虽豪墨积习未至,而心悟神解,时有所得,故作《法帖刊误》。凡论真伪,皆有据依,使钟、王复生,不易此评矣!

由于这些大家对《淳化阁帖》的质疑,《阁帖》逐渐失去了它的权威性,似乎也只能顶个“法帖鼻祖”的高帽。它编篡失误、摹刻失真等缺陷,为后世留下太多遗憾,也为后来各种公私丛帖的涌现埋下了伏笔。但不管怎么说,它毕竟还是保存了半数魏晋真迹,使后代特别是明代受惠无穷。

「愙斋书法」法帖鼻祖《淳化阁帖》,为何被苏轼、米芾带头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