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迎春美如画——回854农场掠影

 乐桦之声 2020-09-15

编者按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傅庆生老师是1968年8月到33团(854农场)下乡的上海知青,是文革前老高中生,在当年亦属知识分子了。现在年届七十的她,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爱好广泛,拥有充沛的精力和生活热情。在2018年7月回农场参加机炮连知青纪念下乡50周年聚会,并接受学生邀请参加他们毕业40周年活动,她就与爱人王家祥一起,将50年来854农场的变化用笔、用照相机记录了下来。不仅让所有心系迎春的人们赏心悦目,还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我让她的一个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傅老师这个人,结果他发给了我一段肺腑之言,最后一句是:“......德高望重,润物无声是对傅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被自己的学生这样评价,所有的付出--太值了!

欢迎欣赏转发,谢谢大家!

作者&摄影者简介

 知音,本名傅庆生

   1968年8月到黑龙江省生产建设三十三团(现在的854农场)。曾在854农场11连、机炮连工作并在农场学校教学六年,与农场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79年回沪后,一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退休后曾在区老年大学教授电脑摄影等课程,傅老师兴趣爱好广泛上网,写博,摄影,旅游……。她的博客、摄影等作品曾屡次获奖。

      迎春,祖国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镇,以至于在中国版图上都找不到它,可它却拥有一个美丽动听而富含人文色彩的名字。五十年前,我们就来到了这个边远小镇上的854农场。

      当年的迎春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贫瘠、荒凉,就是场部,也没有几幢像样的房子,砖瓦盖的矮平房就算是最好的。一个小站、一个邮局、一个商店、一个礼堂,就是记忆中迎春的全部。当年没有照相机,所以也没有留下老照片。

      经过五十年的沧桑巨变,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如今的迎春已今非昔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与城市已没什么两样。

  蓝天白云下,“迎春欢迎您”的地标高高矗立在路口。宽阔公路伸向远方,幢幢楼房鳞次栉比。

  主干道路口, 是农场的迎春宾馆。

  现在农场的部分机关在此办公。

  场部一条条宽阔的街道两旁,一幢幢色彩鲜艳的楼房鳞次栉比。

  路边的一栋栋小别墅吸引眼球,让你疑似走进上海的某个高档别墅区。

  这是原来团山小区在迎春的别墅,真是高大上哦!

  广场边的楼房建筑略带欧式风格。

  迎春有了公交车,还有了出租车呢!

  有了公交车,交通出行更方便了!

  迎春的休闲广场,宁静而美丽。

  树荫下休闲歇息的老人。

  清晨的迎春,所有的一切都沐浴在美丽的光影里。

  美丽的建筑倒映在体育中心的玻璃幕墙上。

  熟悉的北山公园,又辟出一条平缓的上山小道,踏着石板碎石铺就的小径,穿过密密的树林,缓缓上山也不觉累。

   蜿蜒的小径穿过树林,伸向密林深处,走在林中凉爽无比。

  北山林中曾有过我们青春的足迹,现在再来找找当年的感觉。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远处一片红顶房子是以前的砖瓦厂。

  更远处的白色房子是原11连,现在是现代化大粮仓。

  原来野草丛生的北山,已变成美丽的北山生态公园。

  下得山来,山脚下的原854农场场部办公室依然还在,但已人去楼空。站在这里留影一张,作为永久纪念吧!

  来到原修配厂家属区,转悠了半天,已找不到原来的模样。那一排排矮平房变成了色彩鲜艳的楼房,楼房门前停泊着一辆辆轿车。

  我们 脚下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北大荒小屋原址。现在,承载着我们青春记忆的小屋已难寻踪影。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漂亮整齐的楼房。每次来,我都会默默站在这里发呆,我好想我的小屋!

  还好我还留有当年借人相机拍摄的几张小屋老照片。我的北大荒小屋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这是1975年5月我们成家后,单位分给我们的一间砖瓦房。我们在这里度过了婚后四年艰苦而快乐的时光。

  家门口,精心伺弄的小菜园生机勃勃,品种众多。

  豆角大丰收,吃不完晾晒豆角干。

  儿子就出生在小屋的土炕上。

  不到一岁的儿子在家门口的柴火垛上嬉戏。

  如今,在新楼房包围中的矮平房还在不断拆除中。矗立起来的是新楼,留下的是永远的记忆。

  农场的“双老活动中心”,宽敞明亮,各种设施应有尽有,老干部、老职工在这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享受着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

  农场文化中心及广场更是各种文化活动一应俱全。

  门球馆

  露天篮球场

  文化中心门前宽阔的台阶,成了天然的看台。

  夕阳西下,人们涌入广场,各种群众性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如火如荼。

  暮色降临。山城夜景美如画……此时的休闲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在这里尽享休闲和快乐。

  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灯光勾勒出美丽的线条。啊,854的夜晚美如画!

  如今的学校已成为花园般的教育园区。一幢幢漂亮的教学楼,教育设施齐全。真不敢想象,当年那简陋、艰苦的学校,会变得如此美丽!

  教育园区的一角。我作为曾在这里工作过六年的知青教师,由衷地为学校的巨变感到兴奋和自豪!

  宽阔的操场,大红的塑胶跑道,已今非昔比了。记得当年开个运动会,还要全体学生到操场拔草,清理场地呢!

  农场的“北大荒集团”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机械、现代耕作、现代科技、现代田园

  喜看北大荒,变成中华大粮仓。

  现代化的米业集团

  请把手机横过来看哦!

  通过大型传送带把粮食输入粮仓。站在几千吨稻谷前,人显得好渺小哦!

  请横过手机看。

  走进854农场场史馆。

  一代知青的奉献被写入854场史,我们为之自豪。五十年的巨变啊,如今现代化的迎春大地上,有我们的青春和汗水,留下了我们芳华岁月的足迹,我们为一代知青的奉献倍感自豪。

  是的,自1956年起几十载,数万名老铁道兵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及荒二代,战天斗地,披荆斩棘,“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将854桓古荒原变成了今日大粮仓。这是历代854农场的领头人。

  场史馆里彩灯闪烁的远景规划图,吸引了我们。作为把青春留在了这里的知青,我们对854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们衷心祝愿854的明天更辉煌!祝福854的父老乡亲们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回农场短短几天,只看到农场变化的冰山一角,但已经令我倍感惊喜和自豪。

      五十年的变迁,我们知青已从风华正茂走向衰老,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去。但不管怎样,迎春——我的第二故乡,我永远深爱着你!你是我永远眷恋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