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两个月来,我感觉有一种神奇的推力,突然迷上了《未寒斋集》这部鸿篇巨著。时常手捧精装16开530页诗文并茂的大块头,给人的感觉是在欣赏一部辞海。让我翻看数遍余兴未尽的这部大作的主人公卢君,即是当今享誉中国诗坛的风云人物未寒斋主。而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诗坛大家,居然与我有着近10载的忘年之交。于是乎每每看到卢君的神来之笔,便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们的北国往事。
近些年来北国旅游胜地兴凯湖、珍宝岛日渐红火,殊不知上世纪5、60年代这里还是流放政治犯的好地方。此处也可以比作中国的西伯利亚,更可以说是中国一段历史时期内政治殉葬品的绝地。其苦难程度远远高于林冲发配充军的沧州。我的这位朋友卢君当时在密山、虎林那20来年里,别有一番滋味地经历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痛。想不到这位瘦弱的湖南人,还能在“大烟泡”肆虐的北大荒,写出“未寒宅”里如此美妙的、自传体般的诗词歌赋。这里不得不让我由衷的大赞一句,好一个命大福大的潇洒大才子。
改革开放不久,这位中国人大高材生卢君冤案得以彻底平反。我俩先后脚从砖瓦厂、14连调入854农场中学。1982年暑期我于成都返乡途经北京期间,与我们学校的兆宁、春生两位老师,去了一趟京城鼓楼附近的四合院。现在想来也就是卢君在《未寒斋集》里,多次提到的前鼓楼苑胡同13号。在静候捎带货物及小酌的同时,我等一行聆听了其岳父大人吴老先生的叙事,进而知道了许多卢君夫妇的坎坷经历。
卢夫人霭英可是位出身不凡,祖上响当当的满清正黄旗人,老爸还当过建国初期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就是这样一位“皇亲国戚”,居然在边塞绝地苦熬了大半生,期间与“未寒斋主”蜗居陋室。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一双儿女,不难猜想我们这位卢君先生潇洒地把那草庐,堂而皇之地取名“未寒斋”,以至于把当年的囧事都抒情到如此婉约的境界。
学校共事期间我与卢君多有交集,1982年秋,农场高中共招收4个班,班主任分别由卢、杨、喻、吴老师担任。感到莫名其妙的是,我还被委任为年级组长。再以后我与卢君不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后山学校勤工俭学的菜地,有许多的方方面面都还能聊到一起去。可惜笨拙的晚辈未能在诗词歌赋方面讨教过卢君,因此错过了这后悔半生的大好良机。记得当时他们班上办的板报很有特色,其中一句古诗至今还能依稀想起,“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卢君的才气是吸引夫人的唯一法宝,但我熟悉的霭英老师也非是一般的等闲之辈。用当时的话来说是个女强人,用现在的词来讲就是个“女汉子”。这里我认为就像《水浒》里那位18般武艺样样精通、美丽大方、让人佩服的“扈三娘”。平日里这位女豪杰除了担任初中语文教学,班主任,还是年级组长。每当校里的重大集体活动期间,必然会听到操场上高音喇叭里,她那言传身教的呼声。待几年后卢君夫妇调入农管局学校期间,听说我们这位霭英老师,还高就主任、校长等光荣职位。
有“扈三娘”罩着,卢君寒斋生活算是基本结束。三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出一大批数量可观的天之骄子。他也当之无愧地调入管局教师进修学校,干起了专门培养老师的校长工作。期间数次高考总结会上也看到卢君的身影,有两回我在参加管局中学历史理事会时,还在他的校办里聊天叙过旧。待我1988年冬天,在管局教育处办理四川调档时,又在他位于5楼的新“未寒斋”里小叙一番。
文科班卢路同学是卢君的爱子,小小的年纪就继承了他们夫妇的全部优点。1984年高考时,算是给我们学校放了颗小卫星。在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的同时,也不忘送给我了个额外的惊喜。今年春天在班级“迎春驿站”的网聊时,我给这位京城著名的央企老总路同学发去几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当年他的历史考分是89,位列管局14所高中第1名,当时还让我这个历史老师好风光了一阵子。随后,我也毫不客气的提出索要和收藏,他老爸的这部自传大作。
2014年夏季,家乡农场高中84届毕业30年大庆期间,我有幸从路同学手里接到了卢君的《未寒斋集》这部宏篇巨著。尤其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家,在扉页的亲笔赠言,更是让我感激不已。在这次同学会里,路同学是那样的风流倜傥,潇潇洒洒。这还不包括他赞助4个班的同窗,人手一件那正宗的李宁牌体恤衫。
拜读《未寒斋集》时,发现卢君身体大不如当年了。他几次从鬼门关前转回后的吟词,直看得我头皮阵阵发麻、胸闷气短。记得1994年春节将至,我俩居然在牡丹江去北京的卧铺里巧遇,待大家海阔天空聊到要分手时,卢君留给我一张他的名片。看到那上面一排排令人羡慕的职位,就是这位才子为之奋斗的战场。如今这50几年磨成的人生之剑,铸就的心声之曲,那天籁般词曲读起来是如此的沁人心脾。我坚信他将像细雨润物一样,化入每个诗词爱好者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