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证论治肾病综合征

 新用户65766871 2020-09-15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由大量蛋白尿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导致,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液的滋养功能减退,机体整体上会出现虚弱状态,同时低蛋白血症导致的水肿,则属于中医'水液运化失常'的范畴,合而言之,临床多以脾肾两虚为疾病特征,气虚严重者则会表现出虚寒的状态,而呈现脾肾阳虚。但在脾肾两虚这一基本病机的前提下,也有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之不同。

  吾师认为,临床上对于本病既要抓住基本病机特点,也不可忽视证候与证候之间的转化或夹杂,对于病程较长,虚实夹杂的情况,要正确处理虚实的辩证关系。吾师一般按照如下原则辨证分型论治。

  辨证

  1、肺肾气虚,风水犯滥证

  症候:患者平素少气乏力,易患感冒,多因外感后突然出现眼睑及面部水肿,继则四肢及全身高度水肿,多兼外感表证,舌质淡胖而润,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或沉数。

  病机:肺主气,外合皮毛职司卫外;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阴阳之气,主水,司膀胱之开合,主纳气。肺肾气虚,则患者少气乏力;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故易患感冒;肺肾气虚,宣降失调,水道不通,气不化水,故易治水湿内聚而为祸患。若遇外邪侵袭,则风遏水阻,风鼓水溢,风水相博,推波助澜,故水肿起于眼睑、面部,迅即传遍全身;风邪袭表,卫阳被遏,肺气不宣,故兼外感表证,至于舌质淡胖而润,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等,皆为水湿内停,肺肾气虚之象;若为风寒则脉紧,若为风热则脉数。

  治法:益气固表,宣肺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和越脾汤加减。

  防己10g,黄芪30g,白术15g,麻黄6g,石膏24g,生姜6g,大枣12g,甘草6g,石韦30g,白茅根30g,薏苡仁30g,赤小豆30g,桑白皮10g,大腹皮15g。

  加减:若为风热袭肺者,可合银翘散以疏风清热;若患者水肿较甚着,可加五皮饮以利水消肿;胸腹胀满者,可加陈皮、枳壳理气宽中;兼有咽喉肿痛者,可加金银花、牛蒡子、鱼腥草以清热解毒。

  2、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

  证候:高度水肿,按之凹馅,以下肢及腰背为主,或伴胸腔积液、腹水、小便不利,纳差便溏,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质淡润或舌体胖大质嫩而润,边有齿痕,舌苔白腻水滑,脉沉弱。

  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阴元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脾肾阳虚,肢体失于温煦,故见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脾阳虚衰则运化失常,故见纳差便溏;脾肾阳虚,水湿不化,开合失司,水液不能正常排出而停滞体内,溢于肌肤,故见小便不利、水肿,甚则水流胸腹而见胸腔积液、腹水;舌质淡润或舌体胖大质嫩而润,边有齿痕,苔白腻水滑,脉沉弱等,皆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之证。

  治法:温补脾肾,通利水湿。

  方药:真武汤合实脾散加减。

  厚朴10g,白术10g,木瓜10g,木香10g,草果仁10g,大腹皮10g,附子10g,白茯苓10g,干姜10g,炙甘草5g,党参10g,桂枝10g,泽泻10g,车前子15g,白芍9g。

  加减:气虚甚者,可加黄芪以补气;脾虚明显着,可加山药、炒二芽,兼风邪者,加防风、羌活以散风除湿;腰以下肿甚者,加防己、薏苡仁;蛋白尿长期不消者,加金樱子、芡实以固摄精。

  3、肝肾阴虚,湿热互结证

  证候: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腰膝酸软,心烦少寐,咽喉红肿疼痛,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少赤涩,大便稀薄而热臭,舌质红少津,苔黄腻,脉弦数。

  病机:患者久病水湿内阻,兼用激素伤阴化热,故致肝肾阴虚,湿热蕴积之证。由于水湿停聚未除,溢于肌肤,故见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肾阴虚,腰膝失养,故见腰膝酸软;肝肾阴虚,不能制阳,阳虚上扰清空,故见心烦少寐;湿热蕴积于咽喉,热结血腐肉败,故见咽喉红肿疼痛;热盛伤阴,且本有肝肾阴虚,阴津不足,不能上承,故见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湿热蕴积下焦,伤津耗气,致气化不行,气机不畅,故见小便短涩、大便秘结不畅;舌红少津苔黄腻,脉弦数等,皆为肝肾阴虚而湿热蕴积之象。

  治法:滋补肝肾,清利湿热。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知母6g,黄柏6g,山萸肉12g,山药12g,丹皮9g,茯苓9g,泽泻9g,滑石15g,栀子10g,生地10g,元参10g,麦冬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

  加减:若兼痤疮感染或咽痛明显,热毒较甚者,可加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大便秘结不畅者,可加生大黄以泻热通便;兼有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者,可加蒲公英、白茅根、大蓟、小蓟等以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4、气滞水阻证

  证候:全身水肿,甚则可伴胸腔积液、腹水,腹胀胸满,胸胁胀痛,肢体肿硬,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病机:水湿内阻日久,阻碍气机升降,故致气滞不行而成气滞水肿;水湿内阻,泛滥肌肤,故见周身水肿,甚则流溢胸腹而成胸腔积液、腹水;气滞不行,故见腹胀胸满;气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胸胁胀满;气滞水阻,停于四肢,故见肢体肿硬;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均为气滞水阻之象。

  治法:行气利水。

  方药:中满分消汤加减。

  党参10g,白术10g,甘草6g,姜黄10g,黄芩10g,知母12g,泽泻5g,厚朴15g,半夏10g,陈皮9g,黄连6g,猪苓15g,茯苓15g,干姜6g,砂仁6g,虎杖15g,枳实10g,茵陈15g。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5-15g,炒槟榔3-10g;小便不利者,加小蓟10-15g,半边莲10-15g,通草6-12g。

  5、瘀水互结证

  证候:尿少水肿,面色黧黑,或萎黄,口唇及肌肤有瘀斑或瘀点,常伴见腰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血尿,皮肤粗糙或肌肤甲错,舌质暗红或淡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黄腻,脉弦细或沉涩。

  病机:肾病综合征病久水湿、湿热内结,气滞不行,血行不畅,而成瘀血,与水湿之邪互结留滞体内。水湿不化,聚于体内,泛溢肌肤,故见尿少水肿;瘀血阻滞,血行不畅,面部及肢体皮肤失其荣养,故见面色黧黑或萎黄、口唇及肌肤有瘀斑瘀点、皮肤粗糙或肌肤甲错等;腰为肾府,瘀血阻于肾络,不通则痛,故见腰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瘀血阻滞肾络,血不循经而行,反溢脉外,故可见血尿。舌质暗红或淡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为瘀血之征,苔薄腻为水湿内停之象;久病必虚则脉细,病为里证故脉沉,血瘀则气滞不行故脉弦。

  治法:活血利水。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2g,红花10g,赤芍10g,川芎15g,牛膝15g,当归15g,生地10g,枳壳10g,柴胡10g,甘草6g。

  加减:兼痰湿阻滞者,可加半夏3-10g,白术6-12g,天麻3-9g;若兼见热象者,可加丹皮6-12g,重者加赤芍6-12g;尿中泡沫多者,可加黄芪9-30g,蝉衣3-10g;尿中有血者,可加白茅根15-3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