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综一点通之中医内科学笔记④

 壹亩莳 2022-10-1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第五章肝胆系疾病 以图看全章

图片

第五章肝胆系疾病 以点看全章

第一节 胁痛

1、《内经》:“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肝经循行)。肝之病变导致胁痛。亦有胆腑病变导致胁痛者。回顾中基知识:肝主疏泄,调节胆汁的分泌排泄。若情志内伤或中焦湿热熏蒸,均可致胆腑病变,引起胆汁分泌、排泄障碍。同时,胆汁排泄障碍,反过来还可进一步加剧肝郁气滞和脾胃运化功能。

2、胁痛的病因与寒邪无关(重点干扰项)回顾中诊知识:中诊中肝血虚、肝阳上亢、寒凝肝脉、肝阳化风证均没有胁痛的表现。

3、胁痛病位主要责之于肝胆,亦与脾胃及肾有关。病因涉及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外邪入侵等,病理因素包括气滞        基本病机属肝络失和,可概括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4、胁痛日久不愈可以发展为黄疸、              。(重点掌握肝胆系统的疾病转归)

5、胁痛的病因病机如如下

图片

      8-1 胁痛病因病机演变图  

6、辨证要点——重点记忆!

1)辨气血(胁痛首辨气血)

2)辨虚实

答案:血瘀、湿热;积聚、鼓胀;

第二节 黄疸

1、黄疸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多属湿热疫毒所致,内伤常与饮食、劳倦、病后有关,内外病因又互有关联。

2、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气血寒热湿疫毒)六种,但其病机关键是     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巧记:一般经典中涉及到*家,出自《金匮要略》。

3、急黄的主要病机是:湿热夹毒,    炽盛。

4、导致黄疸病阳黄证转化为阴黄证的因素有①久嗜生冷②过服苦寒之药

5、阳黄转化为阴黄有二,一是阳黄失治误治,迁延日久;二是阳黄患者过服寒凉之药或久嗜生冷,损伤脾阳,湿从寒化。

6、黄疸日久不愈可致癥积、     

7、黄疸病因病机图如下

图片

      8-2 黄疸病因病机演变图

8、可以导致黄疸的疾病包括:胁痛、癥积、鼓胀可致黄疸。(斜鼓正黄)

9、萎黄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或失血过多或大病之后,气血亏虚,肌肤失养。治法是调理脾胃,益气补血。代表方是:         

10、黄芪建中汤用于的病证有两个,分别是胃痛-脾胃虚寒、黄疸-脾虚湿滞。

11、辨证要点

1)辨急黄、阳黄、阴黄

2)辨阳黄湿热偏胜

3)辨阴黄虚实不同

12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     ,再根据疫毒、湿热、寒湿及气血的具体情况灵活施治。

注意化湿邪,利小便用于的病证—淋证、黄疸、痰饮、水肿、泄泻(林丹坛中歇)。

答案:湿;热毒;鼓胀;黄芪建中汤;利小便。

第三节 积聚

1、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积聚》将攻补两大法则有机地应用于积证初、中、末三期(巧记初中末必读

2、难经·五十五难》曰,“积者    所生,聚者    所成

3、聚证(聚证在气,以气滞为主)病因主要是由情志失调、食滞痰阻等因素,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气聚成结而成。主要病机以气机逆乱为主,大凡以肝郁气滞,痰气交阻,食滞痰阻等以气滞为主因者,多成聚证。病理因素有寒湿、          痰浊等,病位主要在于肝脾

4、聚证病因病机图如下

图片

5、积证在血,以瘀血为主积证主要是由情志失调、饮食伤脾、感受外邪、病后体虚,或黄疸、疟疾(疟母)等经久不愈,肝脾受损,脏腑失和,以致气滞、血瘀、痰凝于腹内,日久结为积块,而为积证。

6、久治不愈可致积证的病证有黄疸、胁痛、疟疾、久泻久痢和虚劳。(老虐舅舅卸黄积)

7、积聚日久可演变成:黄疸、出血、鼓胀、腹满肢肿(水肿)、内伤发热。(积久,热血黄鼓肿)

8、需要重点掌握聚证与积证的鉴别,二者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有利于大家做病例题

主要掌握积证在血(脏),以瘀血为主;聚证在气(腑),以气滞为主

积聚的鉴别


病机

结块

疼痛

病位

病程

病情


聚证

气机逆乱

聚散无常

痛无定处

气分、

腑病

无形

痰凝血瘀

固定不移

痛有定处

血分、

脏病

有形

图片

            8-3 积证病因病机演变图

9、积证的病因病机图如上

10、积证根据其疼痛及软硬程度来区分这三个证型。

积块软而不坚------积块明显较硬----------积块坚硬

胁肋疼痛(痛轻)------硬痛不移-------疼痛加剧

11积证之瘀血内结与正虚瘀结很容易混淆,除了积块硬度和痛势的不同,还有前是纳谷减少,后者是饮食大减;前者由于瘀血为主,会有女子月事不下(闭经)以及舌紫有瘀斑,脉涩的表现。

12、六磨汤用于的病证①便秘之气秘②聚证之食滞痰阻③癃闭之肝郁气滞较重者-附方)

13、辨证要点

1)辨部位

2)辨积证           三期

3)辨标本缓急

14、积证病在血分,以          、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治疗上始终要注意顾护正气,攻伐药物不可过用。

答案:五脏、六腑;食滞、虫积;初、中、末、活血化瘀。

第四节 鼓胀

1、鼓胀是指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     ,脉络暴露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辨病)

2、鼓胀病因复杂,主要是由酒食不节、虫毒感染、他病继发转化、情志刺激等因素引发,致肝      俱损或功能失调,气血搏结,     内停。

3、可致鼓胀的病症有:黄疸、久泻久痢、泄泻、积聚(黄久久写鸡致鼓胀)。

4、鼓胀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肝、脾、肾三脏受损,气滞、     、水停腹中。病变脏腑先于肝脾,久及肾。

5、病理因素无外乎气滞、血瘀、水液停聚。清·喻昌之《医门法律·胀病论》有言“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凝”。

6、

图片

       图8-5 鼓胀病因病机演变图  

7、鼓胀的变证是常考点。鼓胀的变证有黄疸、出血、昏迷、脱证(股变,黄昏脱鞋。)

8、鼓胀危证:出血、昏迷、虚脱。(股危,昏脱鞋)鼓胀的变证有黄疸、出血、昏迷、脱证(股变,黄昏脱鞋)鼓胀合并症:黄疸、水肿、内伤发热、昏迷、出血(股病,黄昏热血肿)

9、关于逐水法应用——鼓胀患者病程较短,正气尚未过度消耗,而腹胀甚,腹水不退,尿少便秘,脉实有力者,酌情使用逐水法,以缓其苦急,主要适用于水热蕴结和水湿困脾证。

临床使用注意事项:①中病即止:②严密观察:③明确禁忌证:鼓胀日久,正虚体弱,或发热,黄疸日渐加深,或有消化道溃疡,曾并发消化道出血,或见出血倾向者,利尿有效者,均不宜使用。

答案:苍黄;脾、肾、水湿;血瘀。

第五节 瘿病

1、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巧记:瘿病的病因-情诗体,水土。

2、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3、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   有关。

4、瘿病病因病机图如下

图片

         图8-6 瘿病病因病机演变图  

5、注意鉴别中诊与中内中瘿病病因的不同,中诊中,瘰疬的病因与肺肾阴虚和外感风火时毒夹瘀有关。

6、辨证要点(1.辨在气在血;2.辨火旺与阴伤;3.辨病情轻重)

1)辨痰与瘀

2)辨火旺与阴伤

7、瘿病以气滞、          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其治疗应以理气化痰        为基本治则。

答案:心;阴伤;痰凝、血瘀、消瘿散结。

第六节 疟疾

1、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主症的疾病。常发于夏秋季节,但其他季节亦可发生。

2、疟疾的病因病机图如下

图片

 

 图8-7 疟疾病因病机演变图  

3、正疟、温疟、寒疟的治法中都有         

4、感受疟邪是疟疾的病因,其病位在少阳,所谓“疟不离少阳”,伏于半表半里之间,出与营卫相搏,正邪相争。治疗以截疟     为主。

答案:和解表里、祛邪。

第六章肾系疾病 以图看全章

图片

第六章肾系疾病 以点看全章

第一节 水肿

1、《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

2、《金匮要略》对四水阐述较多,大意是以风水、皮水属表证,正水、石水属里证。在治则上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        ,腰以上肿当      乃愈

3、宋·严用和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严用和认为水肿属于虚证者多与脾、肾虚有关。

4、水肿病位在肺(标)、脾(制)、肾(本),关键在    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5、水肿病理因素为风邪、             瘀血。水肿的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分,并可相互转化或兼夹。阳水属实,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病位在肺、脾。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多由饮食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所致,病位在脾、肾。阳水易消,阴水难治。

6、水肿日久可致—癃闭、关格、喘证、心悸、虚劳、眩晕、头痛(巧记:水旧,龙哥喘,心虚选头痛)。

7、水肿病因病机图如下

图片

       图9-1 水肿病因病机演变图  

8水肿和鼓胀的病位要做好区分水肿主要影响    、脾、肾而致水气通调失职,水泛肌肤,四肢皮色不变,发病时头面或下肢先肿,甚者全身浮肿,可有喘息但先肿后喘,多伴有尿量减少。鼓胀主要影响    、脾、肾,脾虚木贼,湿热相乘,水聚腹腔,单腹肿胀,青筋暴露;病重时或兼下肢肿,或先有积聚后成鼓胀,有时小便减少。

9、水肿证型需要将水湿浸淫与阴水之脾阳虚衰证进行鉴别脾阳虚衰会有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的虚证表现。而水湿浸淫证有身体沉重的湿象表现

10、辨证要点

1)辨阳水、阴水

阳水多由感受风邪、疮毒而来,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浮肿①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②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③身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滑有力。

阴水多因饮食劳倦、先后天脏腑亏损,或阳水失治、误治转化所致,发病缓慢,①浮肿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②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③身冷不热,不渴,小便或短但不赤涩,大便溏薄,脉沉细无力。

2)辨病邪性质

3)辨脏腑

4)辨虚实

11、发汗、利尿、      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

①阳水以祛邪为主,应予发汗、利水或攻逐,临床应用时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

②阴水当以扶正为主,健脾温肾,同时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

答案:利小便、发汗;肾;水湿、疮毒;肺、肝;泻下逐水。

第二节 淋证

1、淋证的病位在膀胱与肾,与肝、脾相关(巧记淋证没心没肺);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             气化不利;病理因素主要为     之邪。

2、石淋迁延不愈,水道阻塞,可引发水肿、关格、癃闭。

3、淋证病因病机图如下

图片

       图9-2 淋证病因病机演变图  

4、淋证应与癃闭相鉴别,二者都有排尿困难之症状。注意一下淋证是有痛感的,而癃闭尿时无痛感;淋证每日的排尿量是正常的,癃闭每日排尿量是减少的。

5、膏淋的临床表现注意也是尿中有血,但是膏淋以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为主。

6、淋证转归有水肿、癃闭、关格、头痛、眩晕、虚劳。

答案:肾、膀胱、湿热。

第三节 癃闭

1、元·朱丹溪运用探吐法治疗小便不通,并将探吐一法,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提壶揭盖法

2、癃闭的病因包括中焦气虚甚或下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化无力而生癃闭。《灵枢·口问》所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3、关于癃闭清阳不升证,联系经典原文——“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要能够掌握这种中医思维,在中医内科学治疗癃闭之脾气不升证用到了这种理念,方剂学的济川煎中亦使用升麻来达到升举清阳,使浊音自降的效果,同样是运用“欲降先升”之理。

4尿液的生成与排泄都必须依赖于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蒸化无力,气不化水,发为癃闭。

5癃闭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与三焦和肺、       (津液的运行依赖于这几个脏腑,联系中基知识)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      气化功能失调。

6、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病理因素有湿热、          及痰瘀。

7、癃闭日久可致关格、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气喘、水肿、甚至神昏(巧记:龙舅击船,哥呕水昏。)

8、癃闭病因病机图如下

图片

       图9-3 癃闭病因病机演变图

9、治疗应以     为法。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浊瘀阻塞致膀胱气化不利者属实证,当清湿热、清肺热、利气机、散瘀结,以通水道;中气下陷、肾阳虚衰而致膀胱气化无权者属虚证,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水行;

10、对于癃闭急证患者,运用导尿、针灸、少腹及会阴部热敷、中药灌肠方、取嚏法、流水诱导法等急救方法。

答案:脾、肝、膀胱;热毒、气滞;通利。

第四节 关格

1、关格可致心悸、胸痹、眩晕、中风、昏迷、谵妄(巧记:关哥,心占风云逼婚)。

2、关格的发生多因           、癃闭等病证久治不愈,或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而引起。

基本病理变化为脾肾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内蕴三焦

3、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脾肾虚衰为本,湿浊毒邪为标

4、病位在脾(胃)、肾(膀胱),尤以肾为关键,涉及肺、肝、心多脏。

答案:水肿、淋证。

第五节 遗精

1、遗精的基本病机总属肾气不固,或热扰精室,而致肾失封藏,精关不固。病位在肾,与心、肝、脾三脏密切相关(遗精没肺)

2、遗精病因病机图如下

图片

      图9-5 遗精病因病机演变图  

3、注意遗精与阳痿之湿热下注证用方的不同;遗精用             ,阳痿用           

4、遗精之劳伤心脾证用妙香散,全书心脾两虚证主方没用归脾汤的病证之一。

答案:程氏萆薢分清饮;龙胆泻肝汤。

第六节 阳痿

1、阳痿需与遗精鉴别,阳痿与肝气郁结有关,遗精与肝郁无关。

2、阳痿的基本病机是脏腑受损,精血不足,或邪气郁滞,宗筋失养而不用病位在宗筋,与肝、肾、心、脾关系密切。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且多虚实相兼。病理因素为气滞、湿热、寒湿、痰浊、血瘀

3、宗筋作强有赖于肝、肾、脾精血之濡养,宗筋失养则阳事不举。

4、阳痿的病因病机图如下

图片

       图9-4 阳痿病因病机演变图  

5、辨证要点

1)辨虚实

 9-2 阳痿虚实病机辨别表  

 

图片

2)辨病位

答案:肝、脾、肾。

第七节 耳鸣耳聋

1、病性实证多为     上扰,虚证多为     不足,耳失所养。病位主要在肾,与肝、胆、脾有关。

答案:肝火、肾精。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