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强:台风过后,我想起那段捡柴烧火的日子……

 名师说 2020-09-15

名师说

公众号ID:mingshishuo

关注

编者按

风王“山竹”来袭,吹倒了许多树,也吹起许多人心里的涟漪。

这场大风雨,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不管是被风吹跑的交警叔叔,还是校园里获得庇护的外来劳务工,以及他们与学生的故事;

这场大风雨,让我们感受生命的脆弱与珍贵——风雨中轰然倒塌的百年老树,在大人小孩悉心呵护下抬起头的枝干,“温室”里罕见的大自然的暴戾,让人敬畏,也让人感恩。

所以,我们看到,台风吹开了许多尘封的心门。这无疑是一场灾难,但同时也是一次教育,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生命与他人的生动课堂。

今天我们推荐的深圳科学高中校长尚强的文章,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述台风给他带来的触动。他让我们看到一个农村娃的成长,一种在贫困与逆境中保持坚强、淳朴、勤俭的原生的力量。

这股伴人一生、深入骨髓的力量,来自祖祖辈辈的传承,来自故乡,来自大自然,来自大地母亲,来自曾经的困厄、贫穷乃至苦难。如果你感到茫然、感到无力、感到冷漠、感到无所适从,你应该循着这条路,回到生命的原点,找到“坚强的理由”。

记得台风山竹正猛的那一刻,地动山摇,透过密闭的窗户不安地眺望,树木状若疯魔地发狂、被腰斩,对面的摩天大楼摇摇晃晃,空中横飘着一簇又一簇崩断的神经。我脑子里不停想着:大树上的那些可爱的松鼠怎么样了,它们是否连巢带树被无情倾覆?小区的野猫怎么样了,它们有没有找到安全藏身之地?     

台风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今天我去公园走走,仍然能看到台风的巨大破坏力,一片狼藉,堆积如山的树枝垃圾估计要到十月才能够清理完毕。

当我看到地上到处是断裂的树干树枝、四处堆积的落叶杂物时,突然有一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感觉,好是兴奋!冒出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想法:多好的柴火啊!这种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就像木干鸟栖的执着。

记忆中的乡村,萦绕在暮霭的彩霞和袅袅的洁白炊烟中,那是日落前农人们在忙着烧晚饭;黑乎乎的灶房里,跳动的火苗中映着妹妹红红的脸。

在六、七十年代,我们江南农村煮饭烧的柴火,基本上是从田里挑回来的稻草、麦杆、油菜杆等。这些作物的秸秆都是有季节性的,所以有些日子就会没有柴火烧,割晒野草、捡拾树枝就成为我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那个时候,水渠边、田埂上、洼子里、小路旁,只要长着野草,都让人割走了,茅草根都被刨掉了,到处光溜溜的;村子里外,也很少看到枯枝落叶。四处都像被打理了一番,干净中透着寥落。

台风是到达不了我们那里的,但是大风时常刮过,每次大风过后,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外出捡柴,有的时候实在捡不到,就只好爬上树去折断树枝,但是这样会遇到麻烦,要是幸运遇到一大堆被风吹落的树枝树叶,肯定会高兴一整天。

找到了柴,首先要找到捆柴的绳子,就地取材,找稻草弄湿搓成绳子。实在找不到稻草,才拉断几根树枝条,然后把两根树条打成一个牢牢的结,铺在地上,将柴一根一根地理好铺上去,然后捆起来,有时一个人捆不紧,则两个人相互帮忙。捆的位置一定要选好,捆的位置低了,挑起来后,上重下轻要打羊角桩倒天冲。柴中间的腰捆好之后,还要在下部捆一根绳子,两捆柴捆好,才去找挑柴的棍子作为扁担。将棍子两头分别插进柴捆,插好后要用手先抬起柴担子试一试,看两头的重量是不是基本相当?如果两捆柴一头轻一头重的话,挑起来行走是相当费力气的。柴担子刚挑上肩膀的时候,大家走起来飞快,满怀着收获的喜悦一路高歌一路嘻笑,可是只走了一段路程,就感觉到肩膀上的担子越来越沉了,脚步会不由自主地变慢,开始难受。有时柴捆和自己差不多高,挑着磕磕绊绊,又害怕拖地弄散了柴捆,因此只得一路直直地挺着腰赶路,一路下来,苦不堪言……

过去的日子不堪回首,没钱的盖的是草房,有点钱的盖的是瓦房,墙基本上都是土坯。造房子关键是两根柱子、一根梁,就是这三根长长的树干难倒了很多人家。1978年我外出读书,家里只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妈妈腾出来给我,要带的行李只放了箱子的一个拐角,家里的东西又没有地方存放了,我提出来不要带这么大的箱子,而且学校可能没有地方给我。父亲东找西找,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块旧船板,做了一个小木箱,尽管箱子粗糙不好看,上面还有洞洞,但是就这么个箱子给我帮了大忙,留在身边很多年。

1982年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农村中学当老师,端上了铁饭碗。当时,自己大部分时候吃食堂,学校不开伙的时候,就要烧火做饭。有煤油炉,但是煤油稀少且贵,自己就还得到处找柴火。那段时间,恰好学校盖教学楼,由于经费紧张,一栋二层小楼盖了两年多,时常会丢些建筑的废木料和竹筒竹片,正好方便我们住校老师捡柴,这比起童年的捡柴,已经好了很多。

1985年,县上开始给农村教师每年分配100个蜂窝煤,蜂窝煤好啊,码在一起整整齐齐,锃黑油亮,还耐烧。可我舍不得烧,有时仍然捡柴做饭。到了1988年我调到市里当老师,还剩下两百多个蜂窝煤。这积攒起的蜂窝煤好像与我有了感情,我想带它们到市里,可惜市里没有地方放,也没有用了,因为市里有煤气,只好心痛地送给了一个朋友。

现在,老家煮饭炒菜再也不用烧柴了,多数人家里用的是电磁炉、液化气。虽然洁净方便了很多,可也再看不见夕阳余晖下那种炊烟缭绕的温暖场景了。但捡柴烧火的往事、艰苦生活的经历,却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在后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才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才能够勇往直前。

1978年以来,我曾迷茫无助,曾焦虑彷徨,有欢笑和泪水、有荣耀与失败。40年很长,多少人最华彩的人生乐章已奏完,余音绕梁;40年很短,犹如白驹过隙。我将继续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披星戴月地奔驶,只盼早一点看到老屋,那窗户传出的灯光,是我坚强的理由!

-文:尚强-

-编辑:小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