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书评」以学为美——读《论语》

 四地闲夫 2020-09-16
「原创书评」以学为美——读《论语》

自从百家讲坛开播论语讲课以来,这一部国学经典仿佛从似睡还醒的朦胧状态一下子就跃起身来,抖落覆盖其上的历史的尘埃,重新走入了众人的视野。

其实,《论语》一直就在我们身边,《论语》的精髓也早已通过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春雨润物一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代华夏儿女的天赋秉性,只是它离我们实在太近,近得那么自然,仿佛自身一个习以为常的小动作小习惯,以至于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

接触《论语》最早的是那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时就觉得这句话既简单易懂又富含哲理,可谓是做学问的金玉良言,后来才知,它是出自《论语·述而》,类似如此意蕴深刻却又浅显易懂的经典名句在《论语》中数不胜数。

众所周知,孔老夫子以好学博学著称,其门下弟子数千,称贤者便有七十二人,可见其治学手段的厉害。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载体,《论语》颇为系统地反映出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一个“学”字上。

通读《论语》,你会发现孔子无时无刻不在为弟子讲述他自己对于何谓学、如何学、学什么的见解,可以说《论语》是一部关于“学”的经典名著。

《论语》的“学”并非狭义的学习知识,而是贯穿于人生每一个环节的“大学”,仁义礼智信,皆在其所学之列。虽说“智”与“信”作为儒家五常分别是由后来的孟子与董仲舒补充进去的,但是在《论语》中其实早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理念和做法,只是孔子并未明确归纳而已。

从《论语》中不难看出孔子十分注重一个人的言行,他提倡的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反对光说不做的虚假行为。其弟子子夏深受老师的影响,强调与人交往应该“言而有信”。这些都是《论语》中对个人言行的基本要求。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只有将个人的言行举止做到位了,才能分出时间和精力来读书学知识。如此看来,《论语》之学,首重言行举止,次重书面知识。换言之,想要学好知识,就要先学会做人。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优秀教育经验。

在读书学习方面,《论语》中更是提到了诸多独到的见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着死读书,要学会思考,要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颇有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雏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导我们在学习中要放低姿态,虚心求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激励我们在学习中要有只争朝夕的态度,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提醒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除此以外,《论语》中尚有许多治学名言,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看完《论语》,原本躺于平面的“学”字仿佛一下子化为立体,昔日觉得干涩无味的学习也似乎变得生动了不少,或许这就是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忽然间,我开始向往孔子与他弟子辩经论道的场面,向往那个以学为美、百花齐放的时代。

作者:林邪云(原名林杰荣)

原载于《奉检杂志》《奉化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