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讲的“气”到底是什么?

 我爱你文摘 2020-09-16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中医讲的气到底是什么呢?也有病患问紫苏,“医生说我气虚,这个气是什么气啊?我感觉我气挺足的啊”,“医生说我正气不足,这是什么意思”,既然有这么多人问,那我们就一起简单了解一下吧!

气是什么?

气在人体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真实存在。所以要讲清楚有点难,平时如果比较关注自己身体情况的人就会对气比较有感觉,会好理解一点。

人有五脏六腑,把五脏六腑比喻为动物,那么“气”就是生态环境;人也一样,五脏六腑要正常运转,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内环境。那这个内环境就是“气血津液”。

“血”,我们都很清楚,“津液”,就是身体里的水,唯独“气”,现代医学看不见,没办法证明它,所以我们对它陌生。我们经常听到:脾气大,阳气不足,气色不好,甚至还有气场等,这些都提到了气,说明很多生命现象都需要用到“气”才能解释清楚。

《黄帝内经》中关于“气”的描述是这样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大概意思就是人是受天地之气而形成,人是天地之气的产物。

这样说其实还不是很好理解,当把人扩大,放到整个天地之间,那人体的气就是天地间的气。这个气是运动的,具有不同的形态,可以说是变幻莫测。

比如,春天的气是柔和的,充满了生机;夏天的气是高热能的,令人兴奋的;秋天的气是凉爽的,悲伤的;冬天的气是寒冷的,是没有生命力的。

空气中有水汽,通过气的变化,可以上升为云,也可以下降为雾,可以形成雨水,也可以形成雪和冰。空气是一个载体,无形的能量都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比如声音,信号,色谱等这一切无形的力量都可以通过空气来传播,所以通常我们也把空气空气理解为一个能量场。

那同理可得,我们人体内的“气”也是一个能量场,它也是一个运动的,也可以变化成不同的形态,那我们脏腑间的信号传输,配合也是通过“气”来完成的。在中医的理论体系里,据统计翻开《黄帝内经》,有3000次以上提到了“气”,占到整个篇幅的2%,由此可见我们老祖宗是多么具有智慧。

那理解了“气”,就能理解中医治病了。

一根银针扎到身体里,能瞬间让病人不痛,为什么?痛是因为有压力差的存在,这是个物理现象,是气的压力太大了导致的。

现在将中医的这根针扎在经络的穴位上,用针来改变气的状态,把压力释放掉了,疼痛的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

那中药呢?中药也同样可以改变气的状态,把原来不平衡的气回到平衡,这就是中医治病中医调理的核心原理。

不知道通过这样简单的解说,大家有没有对中医里的“气”有那么一点理解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