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与静 教学设计

 羽鹏 2020-09-16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设计了两个活动:“荡秋千”、“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先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而言的,并能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的现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意利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

2。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电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让问组同学来模拟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并分析对两组学生来说,哪一种算运动?哪一种算静止?

同学演小:第一组行走,第一组不动。

提问: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为什么你会这样想?你认为这两种状态最人的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动了?什么没动?)

引导学生归纳出:当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时是运动,否则就是静止。

2。想象:夜晚,月亮走我也走的情景。

3。观看荡秋千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一定会见到很多运动和静止的物体例如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呢?秋千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新课教学

1。举例探讨

教师:关于运动与静止,我曾经听到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一次,我坐火车,旁边有对母子,小男孩大约3-4岁,可能第一次坐火车,什么都感到新鲜,火车开了以后,他还东瞧瞧,西看看,突然,他注意到窗外的景物,然后就像发现什么新人陆似得叫了起来:妈妈,房子和树都在往后跑,”他妈妈就笑了:“傻孩子,不是房子和树在跑,而是火车在动。”

教师:现在我要求四人一组,同学之间对此问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话?为什么?归纳小组的意见,等会派代表来汇报。

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旁听。

小组汇报与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进行解释和交流。(其中,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男孩的话,如:“你们坐火车或汽车时,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假如小男孩站在路旁,他还会认为房屋和树木在动吗?为什么坐在车里会有这种感觉?他有把自己看成是动的吗?”当他把自己看成是不动的,然后比较房屋、树木与自己的位置,他发现了什么?”等等)

归纳:科学上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会先假设一个不动的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然后会拿要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看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则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2。运用多媒体演小孩子“荡秋T”的片段。

提问: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分析,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如果要研究秋千上男孩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体做参照物?分别和这些参照物比较,秋千上的男孩的运动情况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各小组同学分析讨论,教师巡视旁听。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质疑。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人,既可以说他是运动的,又可以说他是静止的?

让学生变流得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很重要。

3。引导学生用参物、位置改变等科学用语,讨论课本插图中,不同情景下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

拓展活动: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判断例子中物体的运动情况,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幻灯片)师生共同完成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秋千上的人    静止                地面上的人   运动

秋千上的人    运动                  地面上的人   静止

2。研究的物体             参照物                位置是否改变            动或静

乘客                  地面、树                    改变                     

乘客                 司机、汽车                没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