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南边有座纪念馆,步行5分钟即到,尽管如此,到三坊七巷的游客仍旧选择无视,他们看了太多古迹,已不想再去看另一个了。 可对于我来说,这里才是最重要的,它就是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又名林文忠公祠,始建于1905年,1982年时按原样翻修,基本保持了最初形态。 “文忠”是林公的谥号,咸丰即位没多久,林则徐便逝世于上任路上,这位年轻的皇帝有感于林公长期的忠诚,赐予谥号“文忠”。 一个忠字,写尽了林公的一生。他一生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信念,即使官场上大起大落,也不改毫分。 中华三千多年历史上,林公是一等一的人物,他官至一品,做过三省总督,一生中治水、销烟、平乱、提携后人,说出了那句震古烁今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去福州,很大程度上是奔他而来,一来我也姓林,对本家人自然有份亲切;二来仰慕林则徐已久,因此刚把行李放酒店,便风尘仆仆赶来了。 林文忠公祠免费开放,拿身份证刷下便可领到一张入门券。这里游客很少,冷冷清清,与林公在福州的地位不相称。他是福州人,出生在离三坊七巷不远的小胡同里。 在福州,你随处可见林公的痕迹,他的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福建博物院前就树立着他伟岸的雕像。 自从三王开闽后,福州便是文昌鼎盛、钟灵毓秀之地,素有““海滨邹鲁”的美名,文化名人灿若繁星,这其中最为光辉耀眼的,便是林则徐,他是榕城最骄傲的偶像。 林文忠公祠通过文物和展览,反映了其不平凡的一生,展品中有林则徐亲笔书写的对联、扇面、信札、文稿等 120多件,还通过现代科技,为游客再现了虎门销烟的震撼场景。 进入大门有一座御碑亭,亭内放着三块石碑,正中间是林则徐病逝后,咸丰皇帝慰问家属的圣旨,两旁一个是“御赐祭文”,一个是“御制碑文”。院内放着四门古炮,只剩下生锈炮筒,应是鸦片战争时留下的文物。 树德堂为祠厅,正中是林则徐官服塑像,上方挂有道光皇帝御书“福寿”匾额。林公面容愁绪地注视远方,似乎想要拯救大清王朝于水火之中。 穿过树德堂为一片小花园,小桥流水,亭榭楼阁,一汪春水盈塘,岸边绿柳垂丝,颇有苏州园林的雅韵。这片古典园林,也让祠堂变得灵动雅致,为林公的一生增添了些许诗情画意。 在纪念馆里,我得知林公还是一位治水能家,早在任湖广总督之前,就以治理水患闻名。馆内有张林公兴修水利的图片,在道光四年到十六年之间,他梳理河道近百次,疏浚河流几十条,功绩着实不小。 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皇帝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在发配新疆伊犁的时候,遇到了河南黄河决口,于是先解决了水患,再重新出发。 林则徐从政40余年,历任13个省多种官职,每一次都竭尽全力,公正严明,体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他出身贫寒,为官清廉正直,每次兴修水利皆勤于调研,严苛计算,力争节约,赢得了“林青天”的美名。 ![]() 世人皆知李鸿章是清王朝的裱糊匠,其实最早的裱糊匠,应是林则徐。 除了销烟、治水,林公的目光还时刻看着西方,组织翻译西方书报,先后刊发的《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成为了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而名扬天下的《海国图志》,就是林公将资料托付于魏源,嘱咐他撰写的。 ![]() 与此同时,林公还同女婿沈葆桢一起发展民族工商业,帮助沈葆桢建立海防,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不但如此,林则徐在国际上的威望也很大,他在虎门销烟的日子,被定为了“国际禁烟日。 ![]() 若说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那林则徐就是揭开近代史的第一人。 声名显赫的林公,对子女教育颇严,严禁子女利用他做事,他在家信中写道:“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须千万谨慎,勿乃恃家父之势,与官府妄相来往”。 ![]() 林公65岁时,奉命为钦差大臣上任广西,此时他以身缠多疾,不幸病逝于途中。好友魏源闻讯后写了一副挽联:“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 林则徐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努力在风浪滔天的大海中,维系清王朝这座残破大船的平稳,却最终不敌于时代,回天乏术。可他又活出了光辉璀璨的一生,既是福州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全福游、有全福# ![]() 纪念馆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不收门票。 交通:乘坐地铁2号线到南门兜站下,向西步行400米即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