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17:59 阅读128 走进央视国外专题部七楼远眺,眼下一张一张的网,看得清或看不清。谁吐出的丝?谁织就的网?谁坐于网的中央?谁守护一份亲情的团聚?吐出缕缕银丝,制作形形色色的圆,呈放射状,让自己圈在圆点上让世界充满满的团聚与欢乐,这是北京西站。 这五十一万平方米的空间,七十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二十条轨道线十八个台面气势宏伟,令人眼花瞭乱。区别于北京南站,西站有无数趟绿列班车为贫民解忧为劳工脱困。 子夜梦醒凭窗东望,有星光点点巡道工夜间的忙碌。在车次最少的辰光,铁道的寒光让回忆将时光倒转,思绪就布在密密麻麻的轨道中…… 窗前按时驶过的列车, 那执着于它的铁轨。 坐在火车上一遍遍地过滤眼前的风景, 认识与不认识的人, 都会在今天火车到达时成为孤独的剪影。 也许只有孩子能够做到无忧无虑, 离别时仍用笑容面对。 是道路在重合,还是别离都需要经历同样的过程, 那放射这铁轨, 窗内和窗外, 这两个相互对望的世界更多地是沉默在发言。 那个站台路还有多远, 两列背道而驰的火车是这夜晚唯一的温暖。 火车路过村庄,即使只是过客般匆匆的一眼, 熟悉和不熟悉相互撕扯着记忆的留白。 炊烟像慈祥老人的眼,高扬于故事之外, 期盼着:走出的脚步有一天会载着梦想回来。 可惜这条路终究是要把村庄扔在后头, 它向往离家很远很远的西站。 北京西站 洪大为 铁龙汇聚北京西,行旅匆匆过帝畿。 自有豪车迎富庶,亦多绿列送寒微。 轨如蛛网布犹密,时近深宵客未稀。 汽笛声中猛回首,古今融合站楼巍。 北京西站的设计利用地铁站穿过车站中轴线形成的结构布局(高层建筑基础原在地铁两侧)的中央空档,借鉴中国的“关”、“城门楼”的形象, 设计成了一个45米宽、50米高的大门洞, 在45m长的巨型钢结构上放了一个“门楼”,现代钢结构与传统门楼的组合。这一主题重复出现在东西出站口组成三座门,成为火车站形象的基调。同时,设计采用了民族传统建筑形式,做为莲花池历史文脉的延续,强调西客站的纪念性。 有人还在傻傻回味'中国的高铁飞速发展,绿皮火车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人们的记忆。可是,我还是忘不了那颜色斑驳陈旧的候车室,黄绿相间的火车车厢,提着大茶壶笑容满面的列车员,还有站台上叫卖的小吃……' 清晨时分,绿皮火车重如牛喘般的凝重气浪,震动得静卧的铁轨,都迸发出了令人心颤的寒光。寒光中,脱颖出无数颗流星,似乎都想从地上飚起,急欲刺破那穹苍。急欲刺破那穹苍的流星啊,全把他们渴欲生存的希望,在那沉静蔚蓝的星空里,焕发出炫人心神的神芒。 梦幻,目光所照射的那些破败不堪的景物消失了,其实它们并没有真的消失了,消失的只是从前的目光。人变了,景物变了,各自都在变,而又互相影响。顷刻间,万象纷呈,人们灵魂颤栗;但我心中有了一些明晰的法则就可以从容自若了。我活着似乎渺小脆弱,但并不比他人少一世,我的心灵经受了万般折磨当越发飘逸无拘了,网撒向天边…… ![]() ![]() '复兴'号激情的奔跑着, 雨在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 敲打着我的窗前, 也敲起了遗失的美好; 那往日的时光. 那尘封的记忆, 都被落日锁近沉重的大门, 当回忆变成失忆, 当有形变成无形; 才发现, 不会走细碎莲步的时光. 却让我们, 散落天涯. 西站人生一切悲欢离合 ………… ![]() ![]() ![]() 更新于 02-28
来自作品集北京、大运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