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洒家”其实最潇洒戏说《水浒传》之九

 金色年华554 2020-09-16

梁山泊的步兵头领花和尚鲁智深,常常把“洒家”挂在嘴上,成了口头禅。不过,“洒家”这个自我称呼,对鲁智深人生的轨迹还真挺“般配”的,那就是他在一百单八将中,没有一个比他活得更潇洒的

鲁智深在《水浒传》中出场的处女作,便是拳打恶霸“镇关西”。同样是梁山泊的步兵头领、武艺高超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时,搏斗场面十分精彩,看上去也很过瘾,只是你来我往有些“磨叽”。不像鲁智深用口舌百般戏弄郑屠之后,只用了三拳,便让功夫不在蒋门神之下的“镇关西”顷刻之间一命呜呼,让人看的特别痛快,感觉特别潇洒。至于“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情节,现在看来有破坏绿化和野生动物生态平衡的嫌疑,但绝对影响不了“洒家”在大家心目中的洒脱美好形象。

“洒家”其实最潇洒戏说《水浒传》之九

鲁智深虽然命案在身,但官府却无法将他缉拿归案,免遭皮肉之苦。林冲也好,卢俊义也罢,哪个好汉脸上没被官府烙下了金印?有了这个金印就是一生的污点,永远也洗不掉。鲁智深脸上却没有耻辱的金印,自己虽然纹身,描龙刺凤,却也获得了花和尚的美誉;林冲、卢俊义吃了官司,遭大刑伺候,难免皮开肉绽,还要在押解的途中,遭受解差那些鸟人的欺辱。而鲁智深每当官府前来捉拿缉捕,总有人通风报信,溜之大吉,没损一根毫毛。鲁智深这员福将,你说他潇不潇洒?

“洒家”其实最潇洒戏说《水浒传》之九

鲁智深不但有福潇洒,还能“闹”出潇洒。“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大闹野猪林”等故事情节,通过评书、戏曲等方式表现出来,虽然都是闹腾的事情,老百姓看了,想必与“洒家”心情一样,特别的舒坦、开心。

鲁智深的潇洒,还靠着人缘。现在有套嗑儿挺时髦的:万贯财富,不如朋友无数;朋友无数,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高人指路。鲁智深不但铁哥们多,还有赵员外的庇护和引荐,更得到了文殊院的智真长老宽待、包容和指点迷津。

“洒家”其实最潇洒戏说《水浒传》之九

鲁智深的潇洒还很任性。自五台山剃度,佛门戒律不守,又喝酒,又吃肉,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一点文明礼貌都没有。喝醉了酒,不小心惹恼了他揍你。还借着“迷魂汤”撞坍塌了半山亭,打坏门外泥塑金刚,大闹禅堂……尽管如此,智真长老只是稍加训斥,便宽谅了他——智真长老一直认为鲁智深“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

其实,鲁智深再不讲究,也只是喝喝酒,吃吃肉,耍耍酒疯,不顺眼时打打人。总比现在一些和尚白天在山上装模作样,晚上开着宝马、奔驰下山,利用香客的捐款,纸醉金迷,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抽,哪有什么清规戒律。如果花和尚鲁智深现在还活着,看见这帮乌七八糟的鸟人,“洒家”一定潇洒地狠狠的削他们一顿。

“洒家”其实最潇洒戏说《水浒传》之九

当然,智真长老这位高僧对鲁智深还真没看走眼。花和尚虽疾恶如仇,只是“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从未欺小凌弱,生杀予夺,极有分晓。不像李逵两把板斧乱砍一片无辜百姓,武松鸳鸯楼连诛15人,皆草菅人命,孽缘太深。更可贵的是鲁智深性情率直,从不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看领导的眼色行事。当宋江提起招安的事情,鲁智深直言“满朝文武,俱是奸邪”,甚至声称招安不如散伙。让那些一门心思要得到朝廷封官许愿的头头们十分难堪。可见,鲁智深是一个真正具有纯正侠者胸怀的好汉。像这样无欲则刚的人,活得当然潇洒。

“洒家”其实最潇洒戏说《水浒传》之九

鲁智深最为潇洒的是,还在于高人指点,他的命运已经未卜先知,是可遇不可求的恩赐。师父给他八句话:“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都得到了验证。

其中,后四句成为鲁智深最为潇洒的时刻。“逢夏而擒”,在万松林里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生擒方腊。“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则说的是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后,八月十五日钱塘江大潮信响时,经大家点拨,才明白了师父的偈言的含义,“洒家”乐呵呵地开始沐浴更衣,然后端坐在禅椅上一动不动,没有痛苦和折磨,潇潇洒洒地圆满了,去了那个极乐的世界。

“洒家”其实最潇洒戏说《水浒传》之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