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湾】龚铁鹰|书信挽歌★逝去的岁月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有一副画面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上百知青黑压压一片聚集在宿舍前的场院里,翘首等候家中来信。那是我在黑龙江的时候,那时来信都是先寄到距连队百里的团部,连队的轮式拖拉机每周去团里拉货,回连队时把信带回来,每到这个时候,那就是连队的盛大节日!晚上,拖拉机从山里一钻出来,就有两条灯柱从山前射过来,这时有人喊,来了,来了!人群就有些骚动。此时,拖拉机离连队还有二十多里,还得开近半个小时,此刻正在闲聊的都停下来,开始凝神等候。拖拉机转弯时灯影不见了,当灯光再次射过来,车已经进入连队的拐角处了。车一停稳,连里的头头就会大呼小叫地嚷:卸货、卸货!可这时没人理他,大家都聚集在车旁,有那眼疾手快的知青从驾驶员手里抢过信袋,开始大声念收信人的名字。收到信的转身到一边去读信,没念到名字的则在那里静静地等候,等到都念完了,还要凑到前面再问一句,没有我的吗?直到确认家里没来信才怏怏地离去。
过去我想,这壮观的场面是孤身在外的年轻人需要心理慰藉,现在想来,这何曾不是书信的挽歌?今天,人手一部手机,哪里还有百人一起等信的场面。我出于好奇,曾询问过邮局的一个朋友,邮局有全国每年书信投递量的统计吗?他说没有,但是据他观察现在写信的人已经很少了,明信片的投递量倒是还有不少。当然,邮局已没有信件投递也不准确,那些恋爱的痴情男女有时羞于开口,可能还是愿意在信中倾诉爱意,但是就传递信息来说,手写信件因为慢节奏已经远远落伍了。
书信传递信息也有好处,因为与收信人不是声气相通,有些痛苦可以掩饰。在兵团时,我们连队一个北京女青年在井边打水,冬天井边的冰面太滑,她连人带桶掉进井里,几个男青年让她拉住井绳站在桶上将她拖拽上来,此时她全身已经被冰凉的井水浸透了,在井下她就哇哇大哭,上来后更是泪雨滂沱。这样惨痛的经历她怕家里担惊受怕,在信里竟然只字未提。如果是电话相通,说两句话就得梨花带雨,你想掩饰都没有办法。
书信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是毕竟不如现代的即时通讯便捷,纸质信件如今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慢慢退出了。我们每日奔波辛劳,对生活中的许多转变熟视无睹,可如果细细思索会发现,信件的消失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
一种教育载体消失了。手写家书有毋庸置疑的家教功能,梁启超留下了2000多封家书,信中他与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表达父子感情,督促子孙认真读书做事。若论有名的家书,更早有《曾国藩家书》,再后还有《傅雷家书》。这些充满睿智和人格魅力的书信,不只让写信人的子女受益,影响已经远及几代人。今天的父辈在电话里也会对子女教育叮咛,可这样的良善教诲之词,还能像家书那样记录下来吗?
一种文学体裁不见了。汉初,人们每削木简以为书信,故古称书信为尺牍,尺牍文学也渐成一种文学形式,这也就是今天的书信文学。《文心雕龙·书记》说:简牍“贵在明决”、“辞若对面”。古人尺牍,常短短数行,然叙事简洁,文辞典雅,读后让人唇齿留香。像清代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许葭村的《秋水轩尺牍》和龚未斋的《雪鸿轩尺牍》,还有明清之际周亮工所辑《尺牍新钞》,旧时颇为人称道,流传甚广,最养人心目的是那些优美的词句。随着书信消失,今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书信文学样式了。
前些日子,在家整理旧物,看到几十年前父母和妻子给我的信件,那时我漂泊在外,每封信都能勾起我的一段记忆。家人说不要保存了,可是我实在舍不得丢弃这些书信,因为它们不仅是简单的纸墨,还是一段情感的记录,是亲人在耳边的叮咛,而且是再也不会出现的文字。这些书信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随时重温那些温暖的时日,这也正是书信的独特价值。

《天津日报》文艺周刊 2015年5月27日

重点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