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陈靖渭:师恩难忘●教师节专稿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客服微信号:WDWHW66054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一种文化(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无私传播;一个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供给和保障,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更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老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关系着一种文化(文明)的兴与衰,一个社会的进与退,一个人的成与败。
对于一个人来说,无师自通只是一种传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中国有句谚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我的记忆中,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罗维新先生让我至今难忘。
那年,父亲将我从本村的小学转到另外一个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上学。听父亲说,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姓罗,叫罗维新,是父亲上学时的老师。罗老师是民国时期县中的国语老师,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很有一套,他教的学生好多都非常出息。那年县城解放后,罗老师本来辞职回到乡下的家中休息,但不久又被本村学校的校长三顾茅庐,请去当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父亲还说,这次能转到罗老师的班里学习,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希望我好好学习,不要给他丢脸。迫于父亲的强大压力,我只好硬着头皮来到学校,成了父亲的老师的学生。



开学的第一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坐在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兴奋地期待着新学年第一堂课——语文课。上课铃声刚刚一响,只见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推门而入。他那高挑的身材掩饰不住微驼的后背,刚健的发型中暗藏着许多银丝,黝黑的国字脸上没有一丝微笑,两只大大的黑眼睛显得深邃无底,面部表情看上去既呆板又严肃。由于我是第一次在新的班级听新老师上课,紧张得手心都攥出了汗。逃离已来不及,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只好抱着即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开始了我在新学校的第一堂课。
罗老师上课时要求严得出奇,像古代私塾里的教书先生一样,哪个学生不听话或者作业没做好,他就会用一根从扫把中抽来的竹子做成的教鞭当戒尺,抓住学生的手掌心打几下以示惩戒。为此,我们班的几十个同学,没有一个敢说不怕罗老师的,尤其到了上语文课时,大家都会谨小慎微的认真听课,生怕一不小心被罗老师惩戒一顿。
记忆中,罗老师上课时,有两个地方与其他老师不一样:一个是每学古诗,他在教我们理解和背诵的基础上,还要用歌唱的方法,教我们“唱诗”;另一个就是让我们每人每天必须带一个毛笔字练习本、一大一小两支毛笔、一瓶墨汁,课后的生字作业全用大号毛笔写成大字,遣词造句用小号毛笔在大字行间写成小楷。刚开始,同学们都不会用毛笔,罗老师就从一点一画教起,如何握笔、如何悬腕、如何用劲、如何运笔……一个学期后,我们基本掌握了毛笔的书写方法,字也写得像模像样了。
罗老师批改语文作业时,也非常认真,对写得好的字,用红笔画个圈,对写得不好的字,经常是责令重新写。为此,下午放学后,我们很多同学都被罗老师留在教室里,练写毛笔字作业,快则一个来小时,慢则需要两个多小时或更长时间,反正只有等到作业在罗老师那儿过了关后才能回家。



在我们小学即将毕业的一天,罗老师再没有给我们上新课,而是拿出像父亲或爷爷一样慈祥的、难得一见的面孔,语重心长地给我们全班同学说明他为什么要坚持教我们“唱诗”和练习毛笔字的原因。他说,中国是一个诗词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诗词的民族,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可以和我们相比,诗词和书法是我们中国人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最早的诗词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经》,而诗词最早就是人们歌唱生活、歌唱爱情的歌词,每首诗词都有它独特的韵律,只有唱出来才能感受到诗词的美妙,才能找到它的意境。而在古代,诗词与毛笔书法是一对双胞胎,谁也离不开谁,诗人走到哪里,吟诗唱歌到哪里,这些作品都会用毛笔记录下来,甚至很多大诗人也都是大书法家。如我们今人比较熟知的黄庭坚、欧阳询、苏东坡等等,他们的诗词被后人代代相传,留存在世的书法作品成了稀世珍宝,他们的碑文也已成各地的文物古迹,他们的碑贴也被收集成册,成了人们竞相临摹的范本。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有从小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从小练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毛笔字,从小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感。
那时,由于我和同学们的年龄还小,当时对罗老师的教导似懂非懂,但我们都牢牢记在了心里。时至今日,再回头想想罗老师当年的话语,是多么地语重心长和思考深远。
当我升入中学后,年迈的罗老师也已退休回家。从此,我们再也未曾谋面,但他那古板的容貌特征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已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
虽然后来我辜负了罗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最终学无所成,走出校门后选择了参军入伍,来到遥远的西北边陲戍守边关,但是无论我身处何地,我都时时牢记罗老师的教诲,经常自发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对诗词和毛笔书法更加情有独钟,常阅读常练习。今日,我能时不时的有感而发写上一两篇文章、一两首古体诗词、提上一两幅毛笔字,最要感谢罗老师当年的培养。



多年后的一天,父亲从千里之外的家乡打来电话说,几天前,耄耋高龄的罗老师突然在家中风,瘫痪在床不起了,他听说后代表我们父子去看望了一下,病榻上的罗老师,还依稀记得我这个腼腆而瘦弱的学生,夸我毛笔字写得好,经常得的“红圈”最多。我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心中竟然充满了对罗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在这个世界上,一位老师不可能把他一生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记住,但我被罗老师记住了,因为我的毛笔字写得好;一个学生也不可能把教过自己的每一位老师都记住,但我把罗老师记住了,而且是由于罗老师教我唱过诗,写过毛笔字语文作业。我想,今生有这份师生情谊已经足够了。
今天,当我教上小学的女儿唱诗词时,当我提笔写文章或用毛笔在纸上游走时,仿佛又回到了我的小学时代,只是身边没有了严肃而慈祥的罗老师的悉心教导,虽然有众多诗词书本、名家名帖在侧,但还是不知平仄的把握、点画该如何下笔、诗词和文字结构该如何写才更有韵律、更优美。
今夜,在这个明月高悬的秋夜,在昆仑山下这个古老的维吾尔村庄,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又想起了曾教过我们父子两代人的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已与我们阴阳两隔二十余年的罗维新先生。
师恩难忘,师恩难报,唯有牢记师训,一生刻苦学习,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尽绵薄之力,以此慰藉和报答罗维新先生的在天之灵。


2017年9月10日临晨作于库木艾格勒村宿舍



重点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