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挂起来了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力川同学的字)

文:聂传安


        今天,一中校园顿时显得格外红火。

        一班、二班一百余幅对联在校园广场前,分外鲜红,而围观者众。

        曾在开学不久的家长会上说:你们今年的对联不用买了,孩子们会写。

        那个“会写”不简单:要求原创,合律,还要嵌上所有家人的名字。

        另外,必须是自己亲手用毛笔在红纸上写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做了诸多铺垫:

        1、背诵小学78首古诗词及七上所有必背诗词。

        2、两个班进行诗词背诵比赛。

        以上活动是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诗词储备。

        3、从古诗词中挑出对偶,讲解对偶的规则,强调平仄、词性、节奏等相关知识。

        4、进行“对对子”活动。班级姓名对、老师姓名对、老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由一字到二字到三字到多字。逐步增加难度。其间为增加学生兴趣,补充“无情对”等相关内容,并让学生买《中华对联故事》等书。

        5、由所背白居易的《忆江南》为引,补充数首《忆江南》名词,背诵,讲解此词格律,特别强调其中三四两句要对仗。

(我们的书写台)

        6、每个学生周末填词《忆江南》。老师在家长群逐一修正,最后成词。

        7、每个学生周末根据买菜做饭内容,写“十七字诗”,老师在群里逐一修正。

        8、每个学生一本王力的《诗词格律》,学习简单的诗词知识。

        9、每个学生周末根据词格,根据亲子共同阅读的书,填写简单的词(不限词牌),老师在群里逐一修正,定稿,汇总。

(教室后面的书写场面)

        以上活动多要求结合生活写诗填词,确保原创。另外,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提高,让孩子知道前进的方向。这些看似为文字游戏,其实是让孩子更多地与文字接触,从而产生更好的语感。

        10、印发数十则常见春联,让孩子对春联有个初步认识。

        11、每个孩子周末写对联,要求合格律,要求嵌上每个家人名字中的某个字(可谐音),要求尽量喜庆。老师在家长群里逐一修正、确定。

        12、班级买笔墨纸,书写。老师教折纸格的方法。分三天时间,两个班104人全部完成作品。写时要求尽量用繁体字,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近距离接触。

        很多孩子没拿过毛笔,心中自怯。老师给他们讲《鹿鼎记》中大字不识两个的韦小宝抓毛笔的方法,笑。告诉他们别以为自己写得丑,你会发现同桌写得更丑,笑。告诉他们没有最丑,只有更丑,丑丑更漂亮,笑。

        于是,即使是第一次抓毛笔的孩子也敢站在案台边悬肘而书。

        13、付老师、李老师及数位家委帮忙,贴、挂,展示。功成。

        对于许多人来说,一生也许不会有这般经历。但对于这帮孩子来说,希望这不是第一次。

        语文的学习,最好融于活动融于生活,这样的语文才是新鲜的、灵动的、有趣的,这样的语文,才会对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虽说这半年所有学生饱受聂老师折磨,在文章中骂老师为“老虐”为“恶魔”,但依然掩饰不住他们对语文越来越浓的喜爱。

        来日方长。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