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马誉炜:为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二)●岁月留痕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2800字
阅读时间:9分钟
3


很快,上级援老筑路的命令就下达了。周大宽所在部队作为先遣部队最先乘车通过思茅大街。
队伍边行军,边进行动员。通过连队干部骨干的传达讲解,周大宽了解到,自1965年5月始,美帝国主义对越南扩大侵略规模,实施狂轰滥炸,企图霸占整个东南亚,进而侵略我国领土。时任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专程赶到长沙向正在那里视察的毛泽东主席求援,请求为越南抢修12条战备公路。接着,我军从全军抽调部队筹组工程指挥部,下辖三个支队。并配属有测设、钻探、高炮、架桥等部分队,奔赴越南担负修筑路任务。在基本完成任务后,大部回国归建,遂将其中第五支队由援越改为援老,帮助支援老挝修筑战备公路,改善交通状况。
当时,老挝的自然环境比越南还要艰苦,不仅道路状况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敌情社情也比较复杂。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右派军队,依仗美军的空中和地面支持,不断实施破袭骚扰,战乱不断,斗争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修筑公路,艰难、危险性可想而知。
周大宽所在的五连,刚刚从越南战场转移过来,担负援老部队先遣队先锋连,上级专门为他们配备了翻译官。这个连队的三排是“功勋排”,援越三年间全连牺牲了11名官兵,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出发前,每个战士要背着一个背包,一杆枪,120发子弹,两颗手榴弹,三天的粮食,两天的干粮,每个人还要扛着十字镐、铁锹、长锯、短锯、平头大刀和弯头等物,个个看上去五花大绑,十八般武艺都有了。
连队沿着提前勘测过、马帮踏出的小路在山间蜿蜒而行。



雨季还未结束,雨雾弥漫着整个森林,能见度还不足百米。森林里一丝风都没有,空气又闷又热,还夹杂着腐烂的木头和枝叶的味道。刚走了十几分钟,大家的汗水就把后背湿透了。脚下的泥土很软,湿乎乎的,踩几下就变成了稀泥。一步一滑,队伍里不断有人摔倒,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
先锋连的任务不光是行军,还要帮助后面的部队探路、警戒、保护大部队的安全。
官兵们正满身泥水行军,突然左边山头远处传来几声枪响,有情况!先是打单发的步枪,紧接着还有“哒哒哒”的冲锋枪和机枪的声音。由于森林中雾气太大,能见度很低,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几个班长凑到排长王峰山跟前说:“先锋排是干啥的?不能放过送上门来的敌人!”“好!七班向左,八班在右,九班和机枪班跟我来!一律按照我们的预案行动!”王排长一跃而起,跳上一个高台观察敌情,他隐约看到,不远处有几个敌人正朝我方走来,一边走,一边鸣枪。排长一声“打”的口令,战士们一阵齐射,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这是反政府军派出的特工,目的是搞到我方情报。
击退敌人特工队,抓到俘虏,团指挥部首长非常高兴,专门给先锋连发来电报说,有这样的好兵,放到哪里都放心!
部队进入敌占区,天上有敌机巡逻,地下有特工活动。为了不暴露目标,连队有大米也不能做饭,官兵们只能吃生米、生菜叶子、野果子充饥。没有水喝,官兵们就把水壶集中起来,带上轻武器到下游找水,找来的水里净是虫子,喝进嘴里感到有小虫子在爬。快走出敌占区时,一名卫生员不幸踩上了敌人埋下的地雷,当时就将右脚炸掉了,头部也被地雷碎片击中。由于山高路远,抬到野战救护所,因失血过多,这位卫生员就牺牲了。
地雷的爆炸声惊动了敌人,不一会儿,天上飞来敌人的轰炸机,向山岳丛林投放炸弹。指挥部当即命令我高机分队反击,高机分队真的不负厚望,一阵对空扫射,一架敌机冒着浓浓黑烟坠落丛林中。敌人的飞行员抱头逃窜到密林中,周大宽和战友们又穷追不舍,将敌机飞行员击毙。


4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挝,交通状况极为落后,许多地方没有公路,只有单人和骡马能走的小路,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物资运输带来极大不便。为此,中国政府除了援助其大批物资以外,还帮助老挝修筑数条公路要道。
在周大宽他们部队之前,我国政府派出的援外部队就已经帮助老挝修筑了丰沙里——帕卡、磨丁——孟赛公路,均已投入使用。
在老挝筑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老挝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蚊虫和蚂蝗遍布山野,四季不断。那蚊虫和蚂蝗相当厉害,人一旦被叮咬上,容易患脑部虐疾,有生命危险。部队官兵为了防疫,每个星期都要服“防虐一号”,晚上睡觉需进蚊帐,站岗放哨也要戴上防蚊帽和手套,露天施工或行军时都要涂抹避虫剂。一不注意,蚂蝗就会铺天盖地朝人袭来,往身上乱扑乱钻,无孔不入。有一位叫顾银华的战士右腿被蛇咬伤,傣族战士李扎约连忙上山寻找一种治蛇毒的中草药,洗净捣碎,用少量白酒调拌,敷在被蛇咬伤的部位,果真治愈,在施工部队传为佳话。
雨季气温高达42度至43度,气温高,湿度大,闷热难耐,官兵们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衣服和鞋子都被汗水浸透,一天到晚都是湿漉漉的。那时部队吃的都是从国内运来的干菜罐头之类,吃的时间长了,难以下咽,大家给这些罐头起了别称,如将黄花菜罐头叫做“中草药”,将粉条称作“钢筋”,将花生米叫做“钢珠弹”。由于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缺少维生素,不少官兵嘴上起泡,手上脱皮,胯下溃烂。有时遇到雨季山体塌方,简便公路中断,给养运不上来,每人只能舔点随身携带的干盐巴。有个老兵编了顺口溜形容当时的艰难:“老挝老挝,过一天比一年还要多”。



筑路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就是敌情袭扰。工程兵部队施工区域尽管是在老挝解放区,但经常遭敌机袭扰轰炸。经常是一边挥汗如雨筑路施工,一边准备防空袭隐蔽。施工部队只装备了步兵火器,没有制空权,眼看着天上有敌机盘旋,干着急,没办法。偶尔有敌机低空飞行,官兵们就用冲锋枪还击,但只能是吓唬一下对方,无济于事。部队还要对付敌特工的骚扰破坏,严防他们偷袭捣乱。一次,部队正在观看国内来的中央慰问团的演出,两名特工悄悄溜到部队驻地帐篷偷枪,被正在执勤的周大宽发现,他大喝一声:“站住!”,两名特工抱头鼠窜,周大宽举起冲锋枪一个点射,两名特工应声倒地。
筑路离不开测绘。为了给筑路部队提供准确数据,测绘兵不分旱季雨季,爬山越岭,夜以继日,历尽艰辛。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宁愿汗水湿衣衫,不让工期推半天”。晴天拼命干,小雨大干,中雨不停,大雨不下山。遇有河流,还要进行武装泅渡。为了防止敌机发现目标,官兵们还要搞好伪装,带好武器。第一手资料搞到手之后,还要在野外进行综合计算和分析,有时要打着手电筒忙到半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时间长了,不少测绘兵都患有胃病和风湿病。
1970年的夏天,老挝雨水尤其多。那天,刚下过大雨,连队刚修好的路基发生了大面积塌方。塌方的地方地势险要,左边是高高的山崖,右边是万丈河谷,雨季土质松软。抢修道路时,稍有不慎,就会有连人带车掉下深渊的危险。
就在官兵们紧张抢修道路路基时,两架敌机正从远方飞来。
周大宽见状立即向连长建议,将大型设备火速转移至密林深处。就在周大宽协助连长指挥推土机撤离隐蔽时,敌机像贪婪的秃鹫见到猎物一样俯冲下来,机枪“哒哒哒”向机械和人员扫射,连长忙从周大宽手上接过冲锋枪,瞄准敌机位置就开火。这时布置在山头上的高机分队也发现了敌机,立即发出仇恨的火焰,将仇恨的子弹射向敌机。敌机迅速拉高,不见了踪影。然而,周大宽的头部被敌机扔下的弹片击中,脑浆迸出,倒在血泊中。
老挝的密林里,多了一座坟茔。那是湖北鄂州籍战士周大宽的墓。
有一位叫刘安的新战士,在周大宽牺牲的当天,写了一首小诗:路快修通了/你却走了/不,你是踏上了天路/那里通往故乡/但愿那条路上/再也没有荆棘/再也没有战争/不再让你身心疲惫/到处充满阳光……
周大宽,这位入伍时就立志要当战斗英雄的士兵,倒在了援老筑路的工地上。然而,谁能说他不是一位战斗英雄呢!他的死,换来了中老两国人民的和平、安宁和牢不可破的友谊。
经过英雄的工程兵部队的艰苦努力,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修通了老挝境内老西线、东线和新东线三条主干道,有力地支援了老挝人民的革命斗争。直到现在,这三条干线仍然是老挝的运输大动脉。这是中老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友谊路。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