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王章一:艺术创作之感悟●大家论坛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1300字
阅读时间:4分钟
王章一在作画  马达供图


冬去图  王章一画作 


几十年来,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对中国画创作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让我的作品逐渐有了自己的个性和面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我的中国画研究、创作方向是胡杨山水,也就是西部山水。是因为胡杨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的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它是引子,是西部的象征,也是西部山水的象征。
记得第一次走进额济纳胡杨林(枯树林),就像刚刚硝烟过后的战场一样,胡杨有躺着的、有弯着的、有昂头的,树稍上偶尔还发现一两片新芽,仿佛在对你诉说、对你舞蹈、对你呐喊!那景象分明就是我们人类的生存写照,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写照,也是所有生灵的轮回写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并以特别激动的心情,一天画了整整一本速写。太阳落山了,我还不愿离去,凝望着、联想着、激动着、感悟着,我的眼泪不由得掉了下来。
艺术创作也好,采风写生也好,首先都要以敬畏之心、善良之心、无私之心、干净之心去感悟生活、感悟自然,用激情和心灵去描绘、去表现,我的作品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一一完成的。
2004年7月30日至8月4日,《王章一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作品《神秘桌子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纵观展出的几十幅作品,都是我深入生活、深入自然,通过采风、写生而创作的。其中作品《寻医图》就是根据儿时记忆创作的。小时候,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母亲背我到很远的外村去看病。路上母亲越走越累,满头是汗,母亲回头问我,长大了能否背妈妈啊?我说能……实际上,并没有尽多少孝,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许多观众凝视着画面,久久不愿离去,似在读画里的故事,想自己同样的经历和往事。


寻医图  王章一画作


作品《无畏图》是我2002年骑着自行车放到船上,渡过黄河到乌兰布和沙漠通过采风创作的。当时到了沙漠,风来了,我见到沙漠的顶处舞着一棵小草,是那样的苍美,那样的坚强,我的心随小草而激荡。狂风暴沙,严寒酷暑,它能坚强地活着!再想我们人类,我们每个人,当遇到困难、坎坷、灾难时又是如何?面对小草,让我无言,只感到我不就是那棵小草吗?
2004年春节的大年初四,我到黄河乌海段岸畔采风写生,看到冰河下泻,远处岸上的村舍挂着红红的灯笼,岸边的沙枣树枝头已经绿了,一派春天的气象,我画了十几幅速写,怀着对春天的激情和向往,我创作出了作品《冬去图》。这幅作品入选了当年举办的《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齐鲁美术馆收藏。
回味件件作品,感慨万千——那就是只有到生活中去、到自然中去,你的作品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
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乃是思想和自由度把握的全过程,作品既要画的轻松自由,又要把握好度,就像人生渴望自由一样,自由重要、法更重要。中国绘画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古人的笔墨、意境和符号,还有各种皴法都有着深刻精辟的运用法理,都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最好榜样。在关于创新和继承的理念上,我一直在努力研究把古人的笔墨、意境和气韵运用到自己的画作中,但符号需要自己向生活、向自然去寻求、去创造。结合古人的中国画各种皴法,我还研究出了自己的皴法——“自由皴”,就是把古人的各种皴法结合在一起,根据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认识及创作题材的需要去自由应用,从而达到自由皴的法理需求。这样,作品有了古人的笔墨和意境,有了自己的符号和皴法,加之自己的思想和内涵,作品就有了厚度,既有传统,又有新意,就更有可读性了。
总之,对于艺术,只要爱到骨子里,有天赋,也要有勤奋;对于传统,有继承,也要有创新;对于自然,有敬畏,也要有深刻感悟;对于人生,既要有远大梦想,也要有文化厚度之积淀。
为了艺术,伴着生活和自然,一直前行!


(王章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高级美术师、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理事、乌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胡扬山水东方画院院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