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卷有益】胸中有大爱 笔下见真情——读《马誉炜散文选》/张天波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有缘欣相遇,契合喜赠书。2016年河北省首届旅发大会前夕,马吉照老师和武眉凌老师到涞源采风,我因工作的缘由,有幸结识。因马老师儒雅谦和、勤学精思、真诚友善,几天下来我们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友谊。后来,马老师知道我闲暇时爱看书,曾惠赠其个人专著和马誉炜将军的《马誉炜散文选》,感动之情膺胸激荡,溢于言表。
我收到《马誉炜散文选》的当晚,便迫不及待的认真拜读学习起来,经过五个晚上,我通读了全书,受益匪浅。作者选取了平凡生活和日常工作中的难忘故事和铭心记忆娓娓道来,质朴无华、通俗平易、恬淡从容,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那种赤忱与厚朴,是那么的饶有回味,感人至深。
好书不厌读,熟读自有得。我利用春节假期又一次认真拜读了《马誉炜散文选》,从中我读到了父母无私的恩、手足无限的情、夫妻无尽的爱、朋友无界的谊,圣地无尚的敬、人生无穷的思。总之《马誉炜散文选》那种洗净铅华的文字更有感染力,那种无求雕饰的表达更见亲和力,那种平实充盈的内容更具生命力。
《党徽在身边闪耀》一文中,作者简单回顾了家庭发展的历史,着力表达了一个革命家庭对党的忠诚与热爱,以及这种家风教育对儿女们的深远影响。《重阳节里忆父亲》一文概述了父亲一生经历的艰辛与苦难、奋斗与幸福,表达了对父亲的崇高敬仰与深沉的缅怀之情。《饥荒年代忆娘亲》一文回忆了母亲在饥馑的岁月里为了一家人肚子的操劳与惆怅,对孩子们的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学习的大力支持,对老人孝顺、对儿女教育的任劳任怨。是啊!作者生长在一个革命的家庭里,父亲严厉而又宽和,母亲慈祥而又淑贤,所以他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所以这个家庭能够儿女并美,兰桂腾芳,光前裕后,奋发自励。
《南方有战事》一文中既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刻画出参战前复杂而有丰富的内心活动,又以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妻子如此贤明的感激之心,对岳父大力支持的感动之情。《冷的边关热的血》一文中始终跃动着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作为军人的赤诚,喷薄着捍卫边防、驻守边疆的青春热血, “这里是冷的边关,满目冰雪的世界;这里有热的血,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既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又是作者内心的宣言。《哭征海》一文中记述了作者与征海相遇相知相牵相思的始末缘由,可见作者与地方干部建立的深厚友谊,也可见作者对友谊的珍重、对友人溘然常思无法言喻的悲与痛。
《感恩节里访延安》一文既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神往,又展现了在革命圣地的见闻感受,既表达了对自己夙愿得偿的喜悦之情,又抒发了对延安精神的弘扬之义。《曙光在前》一文中作者不仅参观了革命旧址,回顾了在西柏坡这个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召开的重要会议和指挥三大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而且经受了精神的淬炼与洗礼,因为这里的曙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路,也照耀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走进梁家河》一文中面对山乡巨变,作者思绪万千,似乎40多年前,知识青年不远千里、万里,克服重重困难,扎根农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浮现眼前。新一代领袖知青时代作为村支部书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躬身垂范,为改变梁家河贫困的面貌的做出的贡献,与青山不老,共绿水长流。作者在这里进一步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感召与激励,作为新一代领袖的人生驿站,这里永远给人们留下有益的启迪。
作者在后记中,自述了为什么要坚持写作,因为作者“把写作当作自己对时代、对社会、对所有给与我关爱人的一种回报方式”。因为作者的创作是自觉地的、本能的、明朗的,所以他有着不竭的动力、无尽的才思、会不间断的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笔者学识浅陋,读《马誉炜散文选》后的感想漫谈,也只是管中窥豹,之所以不揣冒昧,殷盼就教于作者、马老师以及各位方家的赐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