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于大都护府部落背叛唐朝,河北危急,城中王爷如何死里逃生?

 读史思悟 2020-09-16

叛乱爆发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二圣临朝”时期,在昔日被“天可汗”李世民攻灭的东突厥汗国旧地上,突厥部落首领们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喜讯”:前一年,即678年,大唐十八万大军在青海湖畔被吐蕃击溃了! 

唐高宗和武则天“二圣临朝”

这些部落首领们在国破家亡之后隐忍多年,一直等待着大唐衰弱的时机。眼下唐军大败,他们顿感时机到了,急忙举起反旗,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霎时间,单于大都护府辖区24个羁縻州的酋长们纷纷响应,背离大唐,迅速聚集起了数十万人马,朝廷震动!

昭昭大唐哪能容忍这样的大规模反叛?朝廷立刻派出了一支平叛大军前去讨伐,却不料前期打得太顺,将士轻敌,被突厥人雪夜劫了大营,大败而归。得胜后的突厥大军自信爆棚,从今内蒙古境内向河北的定州发起了攻击。 

定州之“战”

唐军已败,定州空虚的情况被城中的“唐奸”泄了底,突厥大军仿佛已经看到了唾手可得的金银财宝、奴隶美人。然而,当他们来到定州城下时,却发现城门打开,城上不见大唐旗帜,宛如空城。

 定州为今河北定州市

一片静谧之中,突厥人开始犯嘀咕了:难道,定州人知道我大军来到,心生恐惧,都弃城而逃了?不对,唐人大大的狡猾,说不定我们一进城,马上就大门紧闭、伏兵四起,被“关门打狗”了啊!我们可不能中唐人的奸计,快撤! 

于是,突厥大军来了一波“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趁着夜色溜了回去。自此,“空城计”大获成功。次年,名将裴行俭为大唐平定了叛乱。

“空城计”的背后

《资治通鉴》所载的这个史实版“空城计”保住了定州,为大唐调兵遣将、最终平叛赢得了喘息之机。用计之人是李治的叔父、李世民的弟弟,时任定州刺史的霍王李元轨。

这位年仅20多岁的王爷在内有叛徒、外有强敌的不利条件下,他兵行险着,利用突厥人对大唐的余悸,玩起了心理战,使突厥人疑惧而退。他面临的形势丝毫不比《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轻松,而他的表现也丝毫不亚于在渭水直面颉利可汗的李世民,实在堪称是李唐宗室中的英杰。

 诸葛亮的空城计深入人心

从突厥部落叛乱之事,也可以看到大唐乃至汉、明等王朝面对的同一个问题,即国家军威正盛时四夷宾服,但一旦遭遇较大的军事挫败,此前已被征服、做了“顺民”的外族部落便常常会蠢蠢欲动甚至趁势而起,火上浇油。此时的大唐在这样的边疆危机面前,能够迅速组织起战略要地的防御,并在次年平定叛乱,稳定的内部环境和雄厚的国力是不可或缺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