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山印象1:奥灶面

 运河儿女 2020-09-16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巨多,导致饮食习惯花样百出,总括起来即所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而反映在面条上同样如此,天南海北各有各的绝招,谁也不服气谁。但若要说是顶顶奇怪的一种,则非昆山奥灶面莫属。

我相信你如果生平第一次听说“奥灶面”这三个字一定一头雾水,这是什么玩意?有传说如下:当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途经昆山游览玉峰山,腹饥了,便到小面店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吃后觉得味道无比鲜美,便让太监问是什么面,因语言不通,太监问了半天似懂非懂,无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种面条便叫作“奥灶面”。

嘁,怎么什么玩意都扯到乾隆爷?好象这位爷成天里就忙着给各处美食、胜景命名似的,连我们宝应的一宿庵、泰山殿、乔家白酒都非得跟他扯上关系才过瘾,至于真假,天晓得。所以这种说法,不靠谱。更可信的说法是:清朝同治年间,在玉峰山下有一家小面食铺,店主是名女子,叫颜陈氏。她悉心经营,取南北面食之长,制作出一种面白、汤红的红油面。由于色香味俱佳,因而深受过往食客的喜爱,时间一长生意兴隆驰誉古城昆山全县。有些同行见了心生嫉妒之心,便中伤其经营的红油面是“懊糟面”(即邋遢之意)。谁知恶意中伤的结果反而是给这种面做了无形广告,颜陈氏索性借“懊糟”之谐音命之为“奥灶面”。从此“奥灶面”享誉四方,很快成为江南的著名小吃。

我是相信这种说法的。昆山方言说“邋遢”为“懊糟”,而我们这里及其他地方的方言也差不多。北方人说肮脏,中部人说腌臜,南方人说懊糟,意思都差不多,由此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语音、字形演变的痕迹。


16年11月25日,晨,我们应邀参加“筑梦中国”2016野马渡民间文学研讨会的一行人,在昆山市野马渡文体中心诸位老师带领下,坐大巴来到昆山最正宗的奥灶馆吃此面。一见奥灶馆就先叫了一声好,只见古色古香的二屋小楼隐隐然有种渊静山峙的大家气派,这种气派是百年时光韫光养晦、从容不迫方能养就的精气神,又蓬蓬勃勃一脉流传至今,绝非一夜暴富的那种“百年老店”的轻佻嘴脸。

二楼包间早已摆下数种开胃小菜,等我们坐定,服务员这才端上面条来,先是一碗白汤面,然后各搛一块鸭块做为浇头放入面中。面条用精白面制成,赛似龙须,细而韧劲,喝一口汤,鲜美无比,绝非味精可以调就,再咬一口鸭块,烂而嫩滑,复合味令人享受无穷。昆山老师介绍说,此鸭只用昆山大麻鸭,用老汤久久烹煮而成,其间又有诸多不传之秘方。

一碗白汤卤鸭面吃完才算吃了一半奥灶面。其时服务员又端上另一碗面条来,却是一碗红油面,还没靠近便顿感香气浓郁扑鼻,再放入一块爆鱼,此即奥灶面的第二种,红油爆鱼面。

比起刚才的白汤卤鸭面,红油爆鱼面另具一番风味。那鱼爆成暗红色,入口极鲜、极香,鱼块已然入肚,余味还固执而存,而红油面条更是浓冽爽口之极。一旁的老师说,此鱼只用青鱼,而汤刚是用青鱼的鳞和肉烹煮而成。难怪。


昆山人爱以中国文人最爱把玩的一项文玩作为城市比喻物:折扇。百戏之祖昆曲中的《游园惊梦》中,春香拿的是团扇,杜丽娘拿的是折扇。而到了现代,小小折扇更是玩得滴溜转,这扇子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而奥灶面也有一红一白两种面条,我想,这同样折射出昆山人性格中的两面性:江南温柔富贵乡里的温文闲雅,却又绝多开拓创新的进取气质。难怪昆山一而再地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独占鳌头。

16.11.26


预告:印象二,水韵周庄。印象三,学生妹。你没看错,确是学生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