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描的画——呼兰河传

 乐儿小筑 2020-09-17

       萧红说过“当我死后,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我就是在看到她大致的绯闻后,翻了她文字来读的。最先读的自然是她最负盛名的《呼兰河传》。

        这不像是小说,倒像是散文,一个孩子眼中的万象,孩子的角度去白描一方风土人情。句子都不长,很随性的,闲散的,像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又像是讲述给心中某个人听一般。将她的故乡呼兰河这个小城所有的一切,街道、商店、住家、各行各业的人、他们的生活,像风吹过似的,吹到哪就想起了哪,就写到哪。

        她用了好几段文字来描述小城的冷,从自然环境的冷写到小城人们的冷漠,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对生命的旁观与漠视。街上新开了牙医,挂着大广告,没人进去看牙,宁可到老药店用点黄莲治标不治本,让女医生不得不兼职接生以维持生计。街中心一个大泥坑,水深的时候马匹都被淹没,但从来没人想到去填平,反而在有动物有人掉进去的时候去围观,说些风言冷语。团圆媳妇被婆婆严苛管教到毙命,这漫长的过程中,非但没人去劝阻,还多次组织旁观。甚至小城里出现跳井跳河而自杀的人,捞上来还得扔那三两天供人们去参观。而幸好,她有一个后园,有一个疼爱他的祖父。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已经快七十岁了”。整本书里,几乎没有她父亲的出场,母亲偶尔提及,对她颇不上心的样子。最温馨的描写全部来自于她和祖父间的相处,她在后园里看云看天看植物看小虫,她说“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一片”。每一次她去往后园,都是“没有对象的奔了出去,好像是看准了什么奔去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里等着似的,其实是什么目的都没有”。后园是让她感觉到温暖的祖父与她之间独处时光,后园也是她放飞自我逃离被压抑的大屋生活奔向希望的地方。萧红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卧病在香港,她把这一生最俏皮最放松最无忧最像普通孩子般存在的那段日子,呈现到我们眼前,或者那时的她也正藉着这点记忆里的温度来维持生存的意志。

        书中被仔细描述的人物还有祖父同宗的有二伯,一个随时卷起铺盖四处落脚的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小人物,却依然鄙视着跟他一样弱势的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整个人是麻木不仁的,没有悲悯之心更不会伸手去扶助弱小。团圆媳妇的婆婆,辛苦地纠正着活泼外向的团圆媳妇种种言行,目的是想让媳妇儿符合社会的标准,她亲手将媳妇折磨到病倒,又愚昧的花着血汗钱用封建迷信来治疗,她自问都是为了媳妇儿好,却活生生逼死了一个花季少女。冯歪嘴是辗米坊伙计,居然自由恋爱娶了媳妇生了娃,这大不讳令他的家常日子被各路吃瓜群众放大了围观,他是整本书里唯一具有主观反抗意识的角色,结局仍是媳妇死于难产,一个人拉扯俩孩子继续生活。

        读萧红的文字,眼前总会跳将出一幅画面,呼兰河那座小城的那些年月就在眼前,是白色棉纸上用深深浅浅的线条勾勒出来的黑白画。那个画画的小女孩就在画面的左下角,蹲着,很想伸手扯过她来入怀,却只能任由她蹲在那一角。画面的压抑与沉重感,让我庆幸自己的生存年代与环境,也庆幸那一切都已经过去一个世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