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妒英才的代表人物:除了江东周瑜,还有这位曹魏名将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惨烈的染血沙场,上演了多少武将的生死搏杀;恢弘的三足巨鼎,引来了多少枭雄的跃跃欲试。有无数的英雄人杰,都被命运集中安排在了这样一个波云诡谲的三国时代。

放眼早年的江东地区,周瑜的存在,可谓是一枝独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很生动形象的展示出了周瑜的儒将风采。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根本没有诸葛亮的参与。而这场奠定了三国雏形的一场战役,便是在周瑜的指挥之下,最终完成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壮举。

《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曰:“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这一场赤壁之战,也让周瑜名传天下。以至于曹操后来也气不过,还为此事寻了个借口:“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这时候的周瑜,成为了整个江东的标杆性人物。

周瑜不仅生的英俊,史书上说他“长壮有姿貌”;而且周瑜还精通儒家义理,通晓乐器。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由此可见,周瑜确实是个有雅量的一代儒将。

却不料天妒英才,周瑜在他36岁之时,便因病去世了。说到这,笔者想起了一位曹魏名将。因为他和周瑜的命运,竟然是如此相似。两人不仅是少年成名,履立战功;而且都被世人誉为一代儒将。更为巧合的是,二者都是只活了三十六岁。这位堪称是“曹魏周瑜”的将领,便是一代名将李典了。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出自乘县豪族李氏。在曹操早年起兵之时,李典的叔父李乾便投入到了曹操麾下。正因如此,李典在曹魏集团之中,是实实在在的元老人物。但是李典却文武双全,他之所以享有盛名,凭借的还是他出色的战绩。

据《三国志·李典传》记载:“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可以看到,在官渡之战期间,李典能击溃袁绍后方的辎重部队,这份胆识倒也值得称道。

袁绍败退之后,袁尚派遣魏郡太守高蕃屯兵河上,想要阻断曹操的兵马。正当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又是李典提出了自己高明的战略方针:“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程昱听从了李典建议,果然成功解决这个麻烦:“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不仅如此,李典还曾正面击败过刘备。在刘备寄居在刘表麾下之时,他曾接受过刘表命令,率领自己的本部人马前去北侵。夏侯惇不听从李典的建议,擅自出击,结果中了刘备的埋伏。结果李典率军出马,便成功击退了刘备:“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不妨推测一下,李典是否与刘备手下的关张等人有过交锋,并且获得了成功呢?不过从刘备败退来看,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

李典后来的表现,也是值得称赞:“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幹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从史书上的相关记载来看,李典还未曾有过败绩,可见他确实是一员难得的良将。

李典的性子,也是恢弘大气。据《三国志·李典传》记载:“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根据这段记载,李典确实周瑜一样,都是个儒将。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李典出身于豪族之中,从小接受过高等教育,这才养成了他儒雅的性子。不仅如此,当面对敌军威胁之时,李典也能顾全大局。

众所周知,李典叔父李乾之死,张辽有着一定的关系。正因如此,李典和张辽不合,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在李典与张辽镇守合肥之时,孙权亲率十万精锐来袭。面对如此危机,李典深明大义,暂时放弃了与张辽的私人恩怨:“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正因如此,李典和张辽才能凭借城中的七千残兵,最后大破孙权十万兵马,这是何等的慷慨激昂?

史书上并没有说明李典的生卒年,但是却明确记载了李典是英年早逝:“年三十六薨”。总结来看的话,李典和周瑜都是少年成名,还是一代儒将。就连活了多少岁,两人也是出奇的一致:他们都活了三十六岁。笔者又想起了蜀相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后者在战死绵竹之时,也是三十六岁。这也不得不让人感叹,历史上的一些惊人巧合,是否真的有冥冥中的天意在作祟?

参考书籍:《三国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