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参与三国最大规模战役,战功卓著,却沦为演义中的龙套角色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一回,发生在诸葛诞叛乱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昭、王基、州泰和诸葛诞。故事梗概如下:

诸葛诞起兵叛乱后,让自己的儿子诸葛靓与部将吴纲一起来到东吴求见孙綝,提出以诸葛靓为人质,联合东吴共同对付司马昭。孙綝大喜,命全怿、全端为主将,率领朱异、唐咨、文钦等七万大军驰援诸葛诞。得知诸葛诞起兵的消息,司马昭决定亲自挂帅,出兵淮南。贾充提出,可让魏帝曹髦与太后一起随军出发,这一建议得到了司马昭的采纳。魏帝曹髦无奈,只得答应与司马昭一起启程。随后,司马昭率领王基、陈骞、石苞、州泰等将领及二十六万大军杀向淮南。

不久之后,魏军先锋王基与吴军先锋朱异遭遇。经过一番较量,王基先后击败朱异和唐咨,将吴军击败,吴军被迫退军五十里下寨。诸葛诞闻讯后,会合文钦、文鸯、文虎等人,率军数万,出城迎战。战前,司马昭召集散骑长史裴秀、黄门侍郎钟会商议破敌之策。钟会提出了以利诱之的策略,得到司马昭的采纳。司马昭命石苞、州泰在石头城一带埋伏,又命王基、陈骞领兵在后接应,由偏将成倅领兵诱敌。

战斗打响后,成倅诈败,并将牛马驴骡遗弃在战场。诸葛诞手下的士卒见状,放弃追击成倅,抢夺牲畜。此时,魏军突然杀出,诸葛诞猝不及防,被魏军杀得大败。无奈之下,诸葛诞只得退守寿春城死守,司马昭则下令将该城团团围住,日夜发动攻击。

小说中提到的诸葛诞以儿子诸葛靓为人质联合东吴之事,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不过,小说作者在这段描述中也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按照小说的描述,吴纲是作为使者前往东吴的,带上的人质仅有诸葛靓一人。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情况却并非如此。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诸葛诞派遣出使东吴的使者并不是吴纲,而是名叫朱成的将军,吴纲则与诸葛靓一起,都留在东吴作为人质。除了这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些诸葛诞军中将领的子弟。

小说中提到的孙綝派军支援诸葛诞之事,是历史的真实。不过,军队的数量并非小说中提到的七万人,而是三万。这支军队的主要将领是左将军唐咨、平东将军全怿、将军全端、将军王祚等人率部三万与原魏国降将、镇北将军文钦。

那么,历史上的此次淮南之战的战争规模有多大呢?从史料记载来看,司马昭大军的总兵力达到二十六万人,诸葛诞的兵力有十六万人。东吴在战争开始阶段投入的兵力为三万人,后来又陆续增兵,最高峰时也达到了八万余众。这么一算,双方在淮南战场的兵力合计为五十万人。此战也是汉末三国时期最为规模的一场战役,无论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及诸葛亮北伐之战,都没有达到如此的规模。

在双方参战将领当中,除了王基、文钦这些较为知名的将领之外,还有一位非常特别的人物。由于此人在小说当中只是一闪即逝,故大部分读者对于此事的生平不甚了解。这个人名叫州泰。本文根据相关记载,对这个人物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州泰,荆州南阳郡人氏,早年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曾经在荆州刺史裴潜手下担任过从事。当时,司马懿负责荆、豫两州军事,与州泰有过多次接触,对州泰的才能非常欣赏。司马懿讨伐孟达时,特意让州泰担任大军先锋。

就在此战结束后不久,州泰家中接连遭遇不幸,祖父、父亲和母亲相继离世,州泰也因此守孝长达九年时间。直到守孝期结束,州泰才重新出现在曹魏政坛。此后,州泰历任新城太守、兖州刺史等职。司马昭发动淮南之战时,州泰担任豫州刺史,也一同随军参战,并成为淮南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很可惜,在小说当中,此人却仅仅变成了一个龙套角色。

在这场三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战役中,州泰表现出色,先后率军与东吴名将朱异及诸葛诞所部发生激战,并将对手击败。战后,州泰又被晋升为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于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病逝。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