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大黄附子汤,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

 铁毛l 2020-09-17

腹满十三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是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下之,大黄附子汤,细辛附子,降逆驱寒,大黄下积而破结。

1 肝胆脉循两胁,木气郁迫则胁痛,腹满一,若见两胁疼痛,此虚寒从下而上也;其脉紧弦,腹满八,其状如弓弦硬直,按之不能移动,是中气虚寒,木邪克土之诊。弦紧之脉,未言数者,是省文之义,此见发热,则知脉数也;胃气不降,阳中有阴,阳气郁格,则见发热,以温药下其积阴。大黄附子汤,寒热并用,温药下其停滞。大黄下之停滞,以清胃腑之积阴,附子温阳遂寒,疏其本虚之弦紧,下其停滞之实不至伤紧弦之虚。后医有语,标本兼治。本条即为阳中有阴。

  本条即是腹满八,脉数而紧乃弦,未言数而言发热者,胃气不降,则知脉数省略也

2 669页腹痛,若水谷停瘀,当以温药下之,仲景大黄附子汤,最善之治也。下条若宿物停滞,而生郁热,则厚朴七物汤是良法也(下条)。

腹满十四

腹满痛,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腹满痛,发热十日,脉浮而数者,外感伤寒而表不解,太阳之经郁阳明腑,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浮,腑气不通,故腹满而痛。而饮食如故,则内证非寒。厚朴七物汤,姜、桂、甘、枣,解表而和中,枳、朴、大黄,泻满而攻里也。以小承气而合姜、桂、甘、枣,重用生姜,亦温下法也。

1 此外有表郁,表郁其里,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浮,腑气不通,故腹满而痛。饮食如故,则内证非寒。外闭内满,经郁其腑,故双解表里。桂枝通经解肌,以解其外,厚朴大黄,破气泻热,以解其里。

论;本条无内寒之事,因表闭致内满也。外寒导致内满,区别上条,内寒导致内满。腹满痛者,伤内外之寒。

腹满十五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痛而内闭不通,必郁而生热,直用寒泻,不须温下。厚朴三物汤,枳、朴,泻其满,大黄通其闭也。

1 胃肠为腑,盛满内壅,内闭不通,郁生痛热,厚朴三物汤,泻满通闭。

按;本方可以与大半夏汤作对比。本条痛而内闭,是偏于胃肠之腑满。大半夏是胃反而不入因下窍堵塞。腹满痛闭而通之。

腹满十六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在“痉病”。

  腹满时减,已复如故,此为寒也。今腹满不减,虽少减,而究不足言减,此非虚寒,是实邪也。内实,故常满而不减,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也。  

1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

  腹满三,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也。对比本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此非虚满,是实满也。

2 胃为阳腑,腑主受盛。物忌盛满,亢则害生,满而不减,当须下之。当者,是一定之理,此实满者,是胃腑壅满而亢实也。大承气汤,泻胃腑之满实也。

腹满十七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心下满痛者,少阳之经郁迫阳明之腑也。少阳之经,由胃口而行两胁,胆胃上逆,经腑壅塞,故心下满痛。此为实也,法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柴、芩、芍药,清解少阳之经,枳实、大黄,寒泻阳明之腑,半夏、姜、枣,降逆而补中也。

1 少阳之经郁迫阳明之腑也,此是外感,少阳经病,大柴胡汤证,少阳传阳明,阳明腑实也。此实在胃腑壅满,痛在甲木痞结。胆胃两家,壅满痞塞也,大柴胡汤,双解经腑。此为实也,法当下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