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遇塘湾母亲花

 zzm1008图书馆 2020-09-17

  沪北有个塘湾村,建一萱草园,名为“母亲花文化园”,不收门票。

  母亲花文化园是个以萱草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专类园。沿景观木栈道进入园内,走过观花桥,萱草花田,形态各异,花色不同的萱草映入眼帘,足有100多个品种。

  中国文化善于对自然的事物赋予一定的含义,大至天地日月,小至花木鱼虫无不彰显着中国文人特有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操。

  中国又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是以孝治天下,并且古人讲究避讳,为求文字高雅,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棠棣”代表兄弟,尊称父亲为“椿庭”,尊称母亲为“萱堂”,用“椿萱并茂”来形容父母健康长寿,因此,萱草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母亲花。

  古时候的人尽孝道,都是以萱草代表慈祥的母亲,随时抚慰游子思念之情。古人对萱草的感情,不但融合中国常规文化并结合亲情、孝道等优良传统习俗等方面一起表达。

  萱草在逐渐成为母亲花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宣扬着孝文化,通过萱草,传达出儿女对慈母的孝心。

        我国古时常常以萱代母,在给母亲祝寿常献上“萱草挺秀辉南极,梅萼舒芳绕北堂”,“蟠桃子结三千岁,萱草花开八百春”这样的寿联。

  古往今来关于萱草的诗词不胜枚举,除了先秦文学上的一些诗词歌赋,唐诗宋词也是俯首皆是。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有“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诗句。

李白有诗:《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散,独忆此倾樽。

     主人居住在茅屋,但从一丛丛的萱草可知,主人或许借种植萱草以忘却世态纷纭。临走再干一杯,挥手说再见。

  孟郊的《游子》更是直接把萱草和母亲融为一体。

                    《游子》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前,不见萱草花。

       诗中以景喻情,深刻的流露出母子间含蓄的情感,充分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读之为之动容。

  除了古诗词外,还有许多关于萱草的传说故事,

      相传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征北战,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病倒。于是大夫就用具有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给李母服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以解其忧思。

  再后来,演变成游子要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长势健壮的萱草象征着儿子的平安健康,以此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

        因此,后世以“萱堂“称母亲。北堂植萱指代母子之情。

唐寅为《椿萱图》题诗曰:

       漆园椿树千年色,堂北萱根三月花。

       巧画斑衣相向舞,双亲从此寿无涯。

萱草所富含的花语寓意非常丰富,其中一个花语是爱的忘却,寓意忘记之前的情绪和情感。

放下他(她),放下忧愁。

听过一首歌,歌词曰:

人生这个谜,谁也猜不对,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

来枝“忘忧草”,与过往来个“断、舍、离”,忘却所有不快乐的事。

  萱草的别名也叫忘忧草,“忘忧”是萱草衍生出的文化含义。花语是放下忧愁,寓意忘记之前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据《诗经》纪载,“焉将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讲述的是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萱草又名“黄花菜”,观为花,食为菜,用为药。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嵇康的《养生论》中也说“萱草忘忧”。

      此说在现代医学上有所证明,药理研究,萱草花所含的卵磷脂有较好的健脑,镇静作用,萱草乙醚提取浸膏具有抗抑郁作用。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萱草“忘忧”: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古今注》中记载,“欲忘人之忧,则赠以丹棘,丹棘一名忘忧”。丹棘正是萱草的另一个名字,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忘掉忧思,那么就送他(她)一支萱草吧。

念母常看母种萱,只疑遗爱有归魂。

当年人好花亦好,今日花存人不存。

       妈妈,俺想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