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我是怎么做老师的

 老鄧子 2020-09-17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为培养本国人才,诸侯纷纷设立自己的官学。诸侯的官学,比西周的官学更加开放,也不再是贵族子弟的专利,一些有能力的平民子弟也被吸收培养。同时,私学也开始流行。相对官学,私学更进一步能将教育下放到平民阶层,对于推广文化、启蒙思想,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先秦文化与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或许便是私学兴盛的结果与功劳。

  鲁国是周公后人的封地,也是继承西周礼乐制度最完善的诸侯国,所谓“周礼尽在鲁矣”。鲁国私学,极其繁荣,并涌现出一批知名的私学老师,如柳下惠、少正卯、孔子等人。能集文化与思想之大成者,自然还是孔子。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最著名的教育思想。

  《论语·述而》篇中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孔子说:“那些自愿送我十条肉干作拜见礼的,我没有不教他们的。”束脩,即十条肉干。旧时将送给老师的酬金称做“束脩”,便由此而来。

  或许因为收费不高,孔子门下,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既有恂恂文士,又有纠纠武夫;既有纨绔子弟,又有平民百姓。据说,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个学生,比较出名的有七十二位,即人们所说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孔子弟子中,虽不乏贵族子弟,如向魋、司马牛、南宫敬叔、孟懿子等人,但更多弟子则来自平民家庭,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人。

  平民子弟受教,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事实也证明,平民子弟的智力,一点不比贵族子弟差。在孔子精心培育下,子路、子夏、子贡等人均学有所长,受到诸侯或权臣重用。

德智并重

  孔子非常注重弟子的个人品德,他甚至认为弟子在接受文化学习之前,必须先过德教这一关:“弟子在家,必须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为人言行要谨慎,行为要诚信,要有博爱众人的精神,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这些都能做到,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献典籍。”

  孔子主要从文献典籍、社会实践、忠诚、信义四个方面教授学生。这四个方面,忠诚和信义两项属于德教,可见孔子对德教的重视程度。或许孔子觉得,只有品行端正的人,才能守礼为仁,才配学习文化知识。

亲疏无别

  孔子门下,既有父子学生,如曾蒧(一作点,字子皙)和曾参(字子舆,后世尊为曾子,著有《大学》、《孝经》等)、颜无遥和颜回(字子渊);又有兄弟学生,如向魋(又称宋桓魋,宋国执政大臣)和司马耕(字子牛)、孟懿子(孟子六世祖)和南宫敬叔;还有自己儿子孔鲤和侄儿孔忠(孔子长兄孟皮之子)。

  孔子是否亲疏有别,厚薄有度,或者私下给自己喜爱的学生开小灶?

  孔子的弟子,也有这种想法。一次,弟子陈亢悄悄问孔鲤:“你没有在老师那里听到什么特别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一天,父亲独自站在庭院,我快步走过时,他问我:学过《诗》没有?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语言表达。我便回去学习《诗》。还有一天,父亲也是一人站在庭院,我快步走过时,他问我:学过《礼》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立身处世。我回去便学习《礼》。我就听过这两次教诲。”

  陈亢听后,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得到三个收获:第一,懂得了要学《诗》:第二,懂得了要学《礼》:第三,知道了君子不会偏爱自己的儿子。”

因才施教

  孔子虽不会亲疏有别,但绝对因才施教。

  人的才智各有不同,不可一视同仁施教,孔子在这方面有清醒的认识:“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孔子对自己学生的性情、才智,了如指掌。《论语》中就列举了几位学生的性格特征: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怎么教育他们?孔子自有其法。

  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合理的事情可以去做吗?”孔子回答:“有父亲和兄长在,你怎么能一听到合理的事情就去做呢?”后来,冉有也问孔子:“听到合理的事情可以去做吗?”孔子却告诉他:“听到合理的事情就应该去做。”恰好这两次对话,弟子公西华都在场,他觉得奇怪,就跟孔子说:“仲由(即子路)问老师听到合理的事情可以去做吗?老师回答:有父亲和兄长在;冉求(即冉有)问老师听到合理的事情可以去做吗?老师回答:遇到合理的事情就应该去做。弟子有些糊涂,请教老师:您的回答为什么不同呢?”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要鼓励他;仲由勇猛向前,所以我要约束他。”

  孔子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诲人不倦

  孔子不仅是一位高明的老师,更是一位敬业的老师。

  孔子曾说:“记住自己所学的知识,坚持学习不厌烦,教育别人不疲倦,对我来说算什么难事呢?”

  子路为人粗朴,性情刚直,喜欢逞勇斗强,最让孔子担心。一天,孔子问子路:“子路,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便让子路坐下,然后耐心地讲解:“爱好仁德,未学透仁德,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知识,未学透知识,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未学透诚信,它的弊病是伤害自己;爱好直率,未学透直率,它的弊病是言语尖刻;爱好勇敢,未学透勇敢,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未学透刚强,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当然,对于才智低下的学生,孔子也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得要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表达却又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用再教他了。”

  《论语》中有许多孔子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等,至理至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