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会一票难求、15亿文创收入,互联网思维下的网红故宫

 话娱 2020-09-17

 话说泛娱乐

/  每晚分享有价值的原创内容 /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这是欧阳修在《御带花》里描绘的盛世元宵之景。

末了,他说: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小编觉得,此境此情用来形容昨晚华灯齐放、如梦如幻的故宫再合适不过。

这场名为“紫禁城上元之夜”的文化活动早在元宵节之前便已经开始进行预热。2月17日,故宫博物院官网发布公告,将于19日、20日对公众开放夜场,届时将通过灯光照亮午门—雁翅楼、太和门、太和殿、东南角楼、东华门、东北角楼、神武门等区域,游客可通过预约免费参观故宫。

未敌过网友急于尝鲜的高涨热情,在首日(19日)预约票被火速秒光后,故宫官方票务网在开放次日预约票的当口,竟瞬间崩溃了。这个局面持续到凌晨才恢复正常,那时进去的网友就只能守着“已无余票”的字样哭笑不得。

不过纵使没有抢到余票,“在线云赏灯”服务也是可以了解一下的。不少官媒、直播网站贴心推出了故宫博物院授权的网络直播,故宫官博也在活动后特地奉上多张高清全景图,以供没有机会亲临活动现场的网友在家“吸灯”。

从“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预约的火爆程度中,我们可以管窥到,故宫的影响力已经开始向各个圈层辐射,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百年网红”故宫在互联网形势下的深度自我挖掘与积极融合转变。在新媒体的扩散下,前期通过“新文创”与“新文博”积累的IP效应已经开始在“新文旅”上慢慢发酵。

012

“新文创”,15亿年收入

继台北故宫博物馆通过研发新文创产品顺利出圈后,故宫博物院成为第二个进行文创改革并且营销成功的博物馆。

数据显示,淘宝上“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的粉丝收藏数达到249万,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店了,前不久,故宫彩妆因材质革新下架成为了绝版,广大美少女、美少男更因下手太晚懊悔不已。

故宫博物院早在2010年便开设了自己的企业淘宝店,“故宫淘宝——来自故宫的礼物“,由于产品设计依旧古板单一且价格昂贵,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直到2014年,故宫淘宝官微发布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并通过将《雍正行乐图》制作成卖萌GIF,才开始真正走向网红之路。

为了提升广大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开发者将产品与建筑、收藏品、文献史料进行了深度结合。从朝珠耳机、日历、宫娃娃、手机壳到口红、彩妆套装、游戏,故宫文创经历着源源不断得产品革新。就连此次春节,以节庆为主题,故宫研发的“过大年“相关文创产品就达百余种。

资料显示,2015 年故宫增加文化创意产品 813 种, 2016 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共计 9170 种,到 2017 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经突破 10000 种。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本身拥有独立自主的研发部门,与其合作的设计加工企业达到60余家,包括合作生产与授权生产。合作生产即委托生产,再以故宫名义对外销售,如故宫与香港益成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有限公司。

授权生产即故宫对一些公司进行授权,再以故宫名义对外销售,如淘宝旗舰店“故宫淘宝——来自故宫的礼物”的经营企业就是由故宫授权开发的北京尚潮创意纪念品开发有限公司。

除了线上商城,故宫还在线下设立多个纪念品商店。目前仅故宫内部便有8个文化创意体验馆,主题分别与陶瓷、丝绸、服饰、木艺等相关,其他的线下商店则分散在北京的各个商区,定向辐射,形成线上线下的营销闭环。

除了实体文创商品,故宫还推出了相关数字产品。如供网友360度互动欣赏宫廷文物藏品的iPad App《胤禛美人图 》,该App一举拿下中国区年度最佳应用并获得苹果首页推荐;次年,故宫又推出第二款推广教育App《紫禁城祥瑞》,获得广大用户一致好评,相关数据显示该App单日下载量超1.5万、单周下载量超10万。

在日前举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九届年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公布了故宫的账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在 2017 年的收入已达 15 亿元。这超过了同期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

02

“新文博“,电视收视率第一、

25亿阅读量、千万众筹金额

在用“萌萌哒”文创产品打破博物馆“学院派”高冷刻板形象之后,故宫并没有忘记肩负文化传承与知识普及的使命,陆陆续续输出不少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依托电视媒体与视频网站,故宫推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综艺《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文博类节目。

 “故宫出品,必为精品”。在豆瓣上,《我在故宫修文物》评分达到9.4分,《国家宝藏》第一、二两季评分达到9.0、9.2,《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二两季的评分为9.4、9.6,综艺《上新了·故宫》评分达到8.1,件件拿得出手。广大年轻观众持续在B站、豆瓣、微博等平台分享及点赞,使得故宫相关文博类节目持续发挥其裂变属性。

2016年,由叶君、萧寒执导的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走红,这部作品完整地呈现出故宫文物修复过程、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日常生活,他们甘奉心力的工匠精神触动了大批观众。《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吸引了1.5万名年轻人前来故宫报名修复文物。

此外,《上新了·故宫》播出后,一举拿下首播电视端收视率第一。在微博上,#上新了故宫#相关话题累计达到约25亿阅读量,节目“边播边卖”的模式为故宫带了一大波货,仅仅第二期节目推出的以“福贺(蝠鹤)佳音”为主题的睡衣众在上线29天的时间内,参与认筹人数就达1.7万多人,筹金额接近1000万。

文创、文博节目“双管齐下”,故宫的游客量迎来了逐年递增。2009年,故宫博物院年度接待观众人次首次突破1000万,之后每年参观人数都以百万计持续增长。2012年度突破1500万,2016年突破1600万,直到去年12约13日,故宫博物院迎来了该年度第1700万名观众,这个数字打破了历年游客数量的纪录。

在所涉猎的领域上,故宫保持着主题与风格的一脉相承,在保证内容精良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着文化表达的载体。

032

“新文旅”,春节游客量同比增长70.87%

“瞻仰宫闱庙坛的庄严壮丽,周览城门市街的规制恢宏,恍然如汉唐盛时的长安又重见于今日。这一切所代表的,正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历史文化的“诉诸力”。它不但诉诸于我的感官,而且诉诸于我的心灵,我好像忽然把握到关于“过去”的一种实感,它的根基深入地中。”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在著作《北平历史地理中》如此评价他心中的“北平”。

这与故宫院长单霁翔的观点似乎不谋而合:“故宫是全体公众的故宫,博物馆对观众应该是友好的,观众进入博物馆以后,应该感觉到所处的文化空间是一个充满历史感和知识性的,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亲切的地方。”

故宫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固化的文化符号,在互联网浪潮滚滚而来的当下,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特性又要与群众的密切贴合,只有敞开怀拥抱互联网与技术,助力文旅产业,才能享受新时代带来的受众红利。在这个风口上,故宫牢牢抓住受众的心理,每年推出不少展览活动,参观博物馆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精神文化活动。

2017年7月,故宫和Google文化与艺术项目(GOOGLE ARTS & CULTURE)合作,在养心殿旁的数字馆里办了个快闪实验室,展示了三个“文化+科技”的艺术项目;

2018 年,由故宫博物院、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QQ音乐联合主办的“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启动,唱作歌手、原创音乐人纷纷以古画为灵感进行歌曲创作。

在今年的春节,故宫博物院推出了“紫禁城里过大年”庙会活动,号召群众春节期间来宫里过年。活动分为“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主题,全方位地为群众展现清代宫廷过年习俗,包括文物展览、实景体验、数字沉浸、文化创意展示等多个部分。

人民日报报道,据故宫博物院统计,从1月6日“紫禁城里过大年”开幕至1月20日,故宫博物院总接待观众已达47万余人次,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近2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70.87%。

从新文创领域冒尖,再到依靠文博节目引来众多流量与关注度,从而一举撬动文旅产业,故宫这一路走得稳且漂亮。

让文物活起来,要探索将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相信院长单霁翔的这番话说的便是故宫的未来。

作者 / 刀疤弟弟 

责编 / 金宇

副主编 / 金宇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