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衣相(1)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藏在小城相山路古玩市场里的魏氏裁坊,是家不起眼的小店,也就几十平方,裁、缝挤在一起。

   往南,是几家装修高调的电动车门店;往北,奇石、古玩令人眼花缭乱。

   它那门头上刻字的招牌,不细看还真不好认出,就像在外顽皮弄得灰头灰脸的孩子。



   裁坊的主人小魏、小张夫妇,都是朴素、厚道的那种人。

   魏师傅不善言辞,却干着外联、接待的活,他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可靠;小张师傅言语利落,客人来店,却不大说话,你和她招呼,也就微微一笑,低头继续做活。

   两口子很有夫妻相。

   育一双儿女。

   从砀山老家出来十几年,做做服装,养养孩子,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就十分知足。

   你跟他俩说,装修装修,打打灯光,把气派弄出来。

   小魏师傅会笑着回:弄那干啥,把衣服做好了就行了。



    小店有味道。

    那么局促的地盘却挤进来一张茶桌,桌角对着个小书架。

    小魏师傅热爱传统文化,我猜想他那心思可能源于正规学堂里读书经历少的引以为憾。

    喜欢汉服的好友来,小魏老板总欢喜泡壶茶,不急着做活,就听你叨叨。

   小魏说,我在书上学得没有从客人那里学得多,好多老师告诉我想法,慢慢我就明白正宗的、改良的路子该怎么走。





    魏氏裁坊的衣服款式越来越多,选料、配色却愈显心机在。

    简单中浓郁的亲切。

    他的理念是:别让考究和造型统御了人,要让衣服成为人的声气的肌肤。

    店虽小,在省内外传统文化圈里名气却大。

    书院的山长,琴家、书画家、爱好码字的,国学培训机构等等,许多人只在他这里做衣服。

    衣品和人品一样,让人不舍。

    小魏只想念“文化经”,不想念“生意经”。

    一个人一个款式一个板,费工费时也要让顾客满意。

    若是一个板几十件,他要省工省力许多,利润也高。

    真材实料真功夫,非常精细的“私人订制”,却绝不靠私定名目漫天要价。

    小魏常说,我喜欢做,他喜欢穿;就这一份喜欢,得是多少年修来的缘分。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就看见了挂在衣服边小长条的烫字“佛”。

    裁坊也给寺院做衣服,也是定制。




    在小魏和小张身上,人品与衣品相互支撑。

    这也是许多人信赖他们、喜欢他们服装的缘由。

作者相关文章

假领子(2)

东篱裁缝小魏的文化梦想(1)

东篱裁缝小魏的文化梦想(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