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古濉书院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是偶然或许也是命定。

    朱涤生、张海风、吴龙章合写的一篇题为《古濉书院考》的文章,让创建了东篱书院的沈怀远看了异常兴奋,急咧咧的拉着从小生活在濉溪老街附近的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范向东,要去寻访其遗迹。



     老沈有个书院情结。

     几年前上合肥寻高人错失,年跟前追至蒙城,就为去求教安徽当代书院第一人张真,了解书院的古制和现代兴办的样式。

     作为安徽前五家、淮北第一家现代书院,他打造的东篱书院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也因此受邀参加了全国书院联盟。





    东篱成为小城传播传统文化的一盏明灯。

    推动古琴与古乐文化,展开汉服画卷,演绎香道、茶道的魅力,聚贤文人、书画家。

     就要重现书香门第的雅致与雅兴。

      耕耘十年,国内文人雅士来此,纷纷称奇不已。

    但总觉得缺点啥。

    传统文化的展开,总要寻求血脉上的根源性,摆出个正统的模样。

    就像戴着瓜皮帽把着笼子遛鸟,看着出奇,一说是出自皇城根前的爱觉新罗多少多少代什么什么氏,人就肃然起敬。

    而且总要将传道受业的内容立起来,此是其本相。

    当听说濉溪老城确证有个老书院,培养了多少个秀才啥的,东篱堂主沈怀远顿生向往之心。

 

    史料记:古睢书院位于老城后大街路北,东临二府衙门,西接仲子祠堂。 

    按《古濉书院考》里讲,它的现在位置大约就在老城公安局附近,北依老城墙,西和春源糟坊相邻。 

    清末民初,书院改为广育学堂;民国八年(1919年)改为县(宿县)立第三高等小学。

    二府衙门、仲子祠堂、春源糟坊、广育学堂,莫说地方,连名字都无人知晓。

    小时石板街生活老场景历历在目的范向东,东转西转的,也寻不见老书院的位置。



    我们只能从历史材料里,去想当年的情形。

    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宿州分州赖以平就分州衙署创建古睢书院,在地方劝捐680千文为膏火经费 。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古睢书院遭兵燹毁废。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言南金来濉溪任凤颍同知,下车伊始便协同地方各界人士清理旧资,募集新捐,雷厉风行的从事恢复书院工作。

    捐钱资助恢复书院的人称得上踊跃。

    连同客籍人,有四品衔、五品衔分别二人,六品四人,州同与千总各一人,主簿、补用知县、训导、游击也是各一人; 从九品衔五人人,理问三人。

     各级官员带了头,读书人更是积极。

     计有贡生五人、凛生三人、监生二十八人、文生二十七人人、武生一人捐款。

     最感人的还是民间百姓。

     老城酒坊十一家、粮行四家、京广杂货商号十多家、中药店一家参与捐助。

     共捐银20两,钱836.4千文。

     原超出初建费用。

     古睢书院终于重兴。




    当年书院的格局,文字记录得非常清楚:共三进院,门面三间,两侧各有两间宽的花圃。

    第一进院的东跨院东屋三间,是师爷(即山长,书院的主持人)的宿舍。

    二门是圆门,门上悬匾,上书正楷体“古睢书院”。

    正中讲堂五间,作为讲学及师爷办公用;东厢房为藏书处所,西侧是考棚。

    第三进院的堂屋和西厢房均是考棚。

    院内花木葱茏,修篁掩映。

    堂屋后面是土堆,环绕土堆修池、筑台,墙外河堤上栽柳200株。

    环境幽静秀丽。

    书院有学田三公顷四十五亩五分,在北关一带;也有“市宅”(用于出租的商铺房屋)数间,解放前老城前大街西首路北的兰轩酱园就是租的古濉书院的房子。

    这些都是用来维系书院运营的费用。

    做文化教育,古代是需要官方、民间资助的,自己养活不了自己。

    不靠资助、赞助、捐助,现代凡是能养活自己,或是挣了大钱的,搞的都是商业,绝非中国式的文化教育。

    钱是块辨识文化教育真假的照妖镜。



    古睢书院创办后,濉溪一带的童生纷纷入学。

    书院招收的学生分为两类:一是民间俊秀、官员子弟十五岁以上已读完四书的,在书院学习备考童试;二是来备考乡试的,每月定期来书院听讲,送文章、诗词呈给师爷批改。

     想当年古濉书院吟诵之声,琅琅四应。

     书院每月还进行“课试”,又称“月课”,这是科举的预备。

      这个书院,培养了不少科举人材,仅老城这一片就有秀才22人,廪生8人,贡生7人,恩贡1人。

      后世评价说:“濉溪文化高于全县(宿县)各区,古濉书院功不可没。”

作者相关文章

从东篱山庄到东篱书院(2)

游岳麓书院看中国教育传统

夜访东林书院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