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专访】春暖花开:走进诗人老彦娟

 高骏森 2020-09-17


                                 图片来自网络


诗人专访——走进诗人老彦娟

记者:春暖花开

 嘉宾:老彦娟

一、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老彦娟.本名张中文,男,汉族。1962年生,河南省固始县人,中文专业。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光辉历史,八十年代爬过一段时间的方格,主要是写小说与散文,没什么像样的成就。今年三月进入《好心情》,五月来的《火种》。文字功底相对肤浅,偶有拙作散见于《火种》、《好心情》、《北京诗人》、《大别山诗刊》等文学媒体。 

 二、座右铭:一个人不能为自己而活着。

 三、文字感悟:流水明月,淡守其中。


 春暖花开:弘大老师您好,我是火种文学网的春暖花开,很高兴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火种文学网的人物专访!

  老彦娟:春暖花开老师您好!很高兴接受您的采访。说实话,这是我意料之外的事,但我很乐意向大家敞开自己。

 春暖花开:呵呵,叫我花开就好了。弘大老师,我曾拜读过您的很多优秀作品,了解到老师的深厚文字功底,那么,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文学的,当时因为什么原因喜欢上文学?有什么机缘巧合吗?

老彦娟:花开过奖了,我知道我的文字离真正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一些比较粗粝的文字,更不能谈什么功底了,要说有,那就是写作上的一点点心得而已。我接触并最终走入文学那扇门,主要是来自三个人的引导与帮助,一个是我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他是我们那里小有名气的作家,每一次作文课,老师总是把我的作文拿来作为范文,他还大胆的对我的同学们说我以后一定会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这就滋长了我的文学梦;第二个是我一个浙江的朋友,他是我的函授同学,是他寄给我很多文学方面的书籍,甚至稿纸,我不仅有了接触文学名著的途径,还有了练胆的机会,要知道在那个年月,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我是很难系统的读到相关文学书籍的,自己拿钱去买一摞摞的稿纸更是不可能的事。这样我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中间的特定原因,导致我间隔二十五年没有从事文学创作,去年六月当我将巨额外债全部还掉时,我才重新又拾起那支丢弃的笔。今年三月,我的奥地利朋友回国来看我,见我仍然坚持写作,惊讶之余就教我怎样去文学网站投稿,这样我才算真正走上文学创作的正道。

 春暖花开:是呀,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伯乐的赏识,更离不开朋友和老师的鼓励,这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我们一生最珍贵的财富。那么老师,请问您是如何与火种文学网结缘的呢?据我所知,您创作了很多作品,那么您的作品一般都发表在哪里呢?

老彦娟:说实话,我这个人比较固执,一般很少到处走动,投稿只在《好心情》一个网站,是小旭老师向我介绍的《火种》,我有幸能为《火种》做点什么,是和小旭老师的引荐分不开的。我这个人底子薄,有没什么天分,只有靠勤奋了,现在我每天坚持写作,最少一篇诗歌,不管回来的多晚,这个任务一定要完成。文字发表在《火种》、《好心情》、《中国网络诗歌经典》、《北京诗人》、《诗歌月报》、《大别山诗刊》等多家文学网刊。

 春暖花开:嗯,老师过谦了。我们都知道文学道路是崎岖坎坷的,没有恒心与毅力是很难走下去的,您可以给我们谈一下,您在文学这条道路上一路走来的感受和感想吗?

老彦娟:文学这条路确实很难走,尤其是诗歌这条路,毕竟是纯文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况且现在给予诗歌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自古又有文不立命的说法,要是坚持下来一定很不容易,但中国诗歌几千年的传承,总是要有人出来为之奔走的,我知道我的力量及其微弱,能做一块铺路石也是好的,哪怕做个诗歌的看门人,只要能为诗歌的壮大与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那就是我的欣慰。

春暖花开:谢谢老师对文学的严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老师的对文字的坚守让我敬佩。我知道老师平时的工作很忙,那么您是怎样调节生活,文字创作,以及编辑工作之间的时间安排,请问老师除了文学创作还有什么兴趣和爱好吗?

老彦娟:是的,我是搞废品回收的,白天的工作纷杂而且紧张,对于文学创作,我只能安排在晚上八点以后、早上六点以前进行。编辑作品也是这样安排的,当然,双休日的时间还是比较宽裕的。我这人除了读书、写作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要说有那就喜欢写字,就是写字,不能叫做书法。

 春暖花开:呵呵,老师真是一个有内涵的人。我知道老师是火种的诗歌编辑,那么您对于当今的诗歌创作,能谈点个人的意见吗?或者是自己感悟吗?

老彦娟:现代诗发展到今天,总体来说是向前走的,空间也是多维的,我不主张什么帮派门户,这可能是我出自草根的缘故,朦胧的、意象的、现实的、超现实的以及先锋的我都能接受。我总觉得诗是写给大家看的,能让大多数人看懂这是第一位的,剩下的才是艺术的美感,当然,一首好的作品能够兼顾田园与学院这是最好不过了,这样就不会丢下一部分读者。作为现代诗编辑,我想对初学者说几句,现代诗的写作,能集中注意以下两点:

(a)文字的提炼。早在我参加文学短期培训班时,我们的指导老师张志民就给我们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歌的本命,尽量避免理性的文字,枯燥的口号,直白的口水。

(b)意象和意境的营造。意象是一种情意的东西,它可以负载在物象上,也可以隐藏在一个事件上,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印象的,意境就是境界与情调的结合体,举一个例子:含泪的窗/不忍看月影西移。这里面谁都知道有一双哀怨的眼睛,这就是意象,而月影西移就是意境的一部分了。一篇好的作品,气韵的布施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意恬淡或者飘逸,这只能靠日常积累才能系统的形成。以上不是经验,只是个人的一点写作心得。

 春暖花开:嗯,听老师一席话,花开受教了。那么老师做为火种的一员,您能谈谈您在火种文学网的切身体会,以及火种文学网有哪些方需要改进?

老彦娟:说实话,在《火种》的日子,这里环境很好,也很有序,能够轻松地找到自己的交集点以及希望。《火种》正处在良好的发展上升期,各方面条件日趋完善,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本人只是希望,对于作者,不论名人与否,都要平等对待,允许作品的多样性。不能像别的文学网站,推荐的作品,要么一味的朦胧,要么一味的口语化。《火种》的平台是大家的平台。

 春暖花开:嗯,把火种打造成一个作者的纯文学交流平台是我们火种文学网的宗旨,也是我们火种文学网努力的方向。那么请问老师:您在文学创作方面今后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老彦娟:随着年纪的增大,属于我的写作时间会相对的宽裕些,我这朵拿伊沙老师来说迟开的花,会在文学园地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哪怕是做一株返青的草,也要在文学的道路上留下一点点绿色。

 春暖花开:好的,祝老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最后,您还想对火种文友和作者们说点什么?

 老彦娟:谢谢您的采访!辛苦了!能够相遇火种是缘,我们需要《火种》的强大,《火种》也需要我们的支持,为了《火种》能在文学的大家庭里渐呈辽源之势,我们应当携手努力,尽职尽责,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有理由相信《火种》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祝作者与读者朋友们都能在《火种》这个平台上收获硕果。

春暖花开:嗯,谢谢老师的真挚和坦诚,愿老师在火种这片纯文学的沃土上写下更美的篇章,同时让我们共同祝福火种的明天会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