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前面的回复中说,“这是我最用心的一部作品”。是啊,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漠视。这种漠视一方面自然与市场经济时代浮躁实利的文化特征有密切关系, 同时,文学本身也由于现代化过程的快速推进而产生了某种急功近利、浮躁、以及焦虑的情绪。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作者却能静下来,潜心文学创作,不为名不为利,实属不易,令人敬佩啊。呕心而作,心凝“悬浮”,精神可嘉矣! 《悬浮》给我们展示的是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远安某个乡村的故事。小说对生活在那个特定年代的一群湾子里的“底层人”处境的思考和心理的描写,使我们窥见到那些“小人物”表面看似平面和麻木的面孔背后也不乏生动的心灵涟漪(苦闷、挣扎以及呐喊)。在这种悲情的叙述中显示出作者的一种沉静和张力,这些人和事仿佛就发生在像我们这种年龄人自己身上或者熟悉的人的身上,原汁原味、亲切自然,感同身受、耐人回味,品读该作,感觉里面总有一种震撼我心的力量,常令人唏嘘沉思久久难忘。同时,作者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故事写的虽然是底层生存的苦难,物质的贫乏以及精神的困惑,但作者叙述的话语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宽广而温暖的人性。这种人性,仿佛一股股岩隙中的清泉,从生命里自然而然缓缓地沁出,悄无声息地浸润着读者的心扉…... 我赏读,我愉悦! |
|